25号作业:整理用户标签,做用户分层,把相对应的用户分别导入A、B、C三个账号。
上一节课的作业主要讲到了A、B、C三个账户的分层问题
根据公司的方向与自己对课程的理解
账户C的用户主题主要陌生用户,对画画初步感兴趣,以及对我们的5天免费绘画特训营感兴趣的用户。但是不了解我们画啦啦本身以及课程模式的用户。
账户B主要是在上完5天免费课之后,报名了9.9体验课的用户,根据公司的模式,这个主要是由专门的体验课老师负责。
账户A主要是当用户上完9.9元课程之后,老师会对这批用户转化一个长期的课程,报名之后就会由账号C的负责人专门的带班学习。
而我这边主要是负责C类的用户的转化,所以我这边会这样设置我的用户标签。
在上课之前,我们会在特定的时间内对用户进行拉群,因为是免费课程,所以就会涉及到用户进群与用户不进群的问题。
所以这时候把已经进群的用户啦一个标签,而没进群的用户再拉一个标签。设置这个标签的目的就是后期会对没进群的用户进行一个回访,询问他们不进群的原因,再对原因分析,进一步的做优化的动作。
在开课前,我们会对上课内容与上课形式,以及怎么交作业进行一个讲解,然后在讲解完毕之后,我们让家长回复收到,以表示家长真正的收到了这部分的内容,并且清楚的知道了这个上课模式,这是回复收到的家长又可以做一个用户的标签,表示这批家长是比较愿意积极的在课堂上展现的。
在上课中,经常在群里讲话的家长,带动气氛的家长会做另外一个标签,因为这批家长可能能后续直接转化9.9的课程。
对完成一、二、三、节课的家长做另外一个标签,因为根据家长完成画作的次数,也表明家长对课程的认知与认可度也是不一样的,对后续的转化与私发话术的分享也要做不一样的内容。
对打卡一、二、三节课的家长也要做一个标签,家长打卡证明,他们愿意把我们的课程分享出去,愿意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用户,对后期的转化也有一定的帮助。
根据私信招生9.9课程回复的家长情况以及回复的内容,以及不报名的原因又做一个标签,以达后面的更加精细话运营。
综上,家长的标签分的越细,对我们的工作就会越有利,对转化也会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