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师妹休年假到香港游玩,路过我所在到深圳,所以有了今天的会面。
初入职场的师妹兴致勃勃的聊起职业规划,她说她很满意现在的公司,希望工作三年内升为主管,五年内升任经理,然后向更大的平台越迁。
我说几年前我也是这么想的,可这种以职位为目标的精进方式,看似很明确,但最终能否实现并不可控,我甚至因为职位卡位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瓶颈状态。
现在的我,特别希望劝当时的自己,不要以“职位”为晋升目标,而以“变牛”为成长导向。
1 以“变牛”为目标更容易获得晋升
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讲过一个故事,很多大学生到罗辑思维实习,有一个实习生的表现让他特别难忘。那时罗辑思维的主营业务之一是图书电商,这位实习生的工作是售后客服,对于一个以”内容品质“著称的公司,客服这份工作显然不那么有含金量。
一个暑假的实习结束后,罗振宇老师钦点这位实习生留下来,因为他给交接工作的同事厚厚的一打文件,上面是几百个他总结的针对用户疑问的最佳回答,这些回答基本涵盖了整个销售环节遇到的所有问题——没有任何人教他或者告诉他需要这么做。
罗振宇老师评价:这就是牛人。
牛人的两个条件:能准确界定问题和提供解决方案,变牛就是不断的强化这两方面能力。
拿这个实习生来说,他觉得客服应该有这样的一个工作道具来提高工作效率,这是界定了问题;然而发现整个公司内部并没有,所以他做了一份,这是提供了解决方案。
因为做了这件事,他还没有毕业就被聘用成正式员工。
2 、以 “变牛”目标才能帮你甄别良师益友
职场新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个好领导,把他当成老师,然后深度学习他的做事套路、言行风格、职业习惯,从而实现职场上的快速镀金。
我最初也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一开始确实效果显著,但越到后来就越有问题。
每个人的特质不同,一个和你脾气秉性再相同、日常工作再合拍的领导,他对你来说也未必是一个好老师,因为告诉你的职场经验未必适合你,这就像小马过一样,建议是一回事,是否适合自己是另外一回事。
当我以“变牛”为目标的时候,我的整个职场观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如果说以前我对公司内部人员的心理模型是“总裁-副总裁-总监-经理-同事-实习生”,那后来就是“发现了问题,并能帮他解决的人-其他”。
因为有了这样心态上的改变,我留心每天接触在公司接触到的所有人,每天都在分析身边的人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又是如何解决的这个问题,并且坚持在电脑上做文档记录,定期复盘,然后逐步模仿这种思维与周边人协作。
当我以“变牛”的自我要求去审视别人,就会发现更多的学习榜样,也是因为这样的思维转变,接下来的短短半年成为我在职场上收获最大的阶段。
3、以“变牛”为目标能持续提升自己
“职位”是职场上的标记,如果你以“职位”为目标,如果有一天你脱离了职场,你很容易迷茫。我的一个大学同学结婚后做了全职家庭主妇,这个角色可没有什么“初级主妇”,“中级主妇”和“高级主妇”,两三年过去了,她自嘲自己已经成了“绝望主妇”。
再后来,我也离开了职场,来到深圳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
如果当时的我依然以“职位”为目标,可能为根本没用离开当初熟悉的城市,熟悉的公司的勇气,只有我以“变牛”为初心,我才能想到,只要我能发现别人的问题,并且可以提供一个解决的方案,外面的世界和眼前的格子间没用区别,反而能发现和解决的越多,我就能活得越好。
所以当我脱离了职场,以自由人的姿态拥抱整个市场的时候,我依然用“变牛”这个目标来督促自己,我发现许多人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内心冲突,但又无处排解,所以我考取了心理咨询师,以上线授课、付费音频的形式教普通人学习心理学,从而进行自我治疗,这就是我为大家提供的解决方案。在自己还没什么名气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超过一千名用户的认可。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师妹就在我身旁,她问我是否对此刻的自己很满意?我说是的,我满意并不是现在的成绩多么厉害,而是我知道,我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以职位为目标,是一种对人生的设限,一旦设限,你的眼里就再也没有了森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