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6岁,幼儿大班。小家伙古灵精怪,“鬼”得很,每天上窜下跳,伸手敏捷,常常惹人哭笑不得。
有人说,大的照书养,小的当猪养,在我,似乎恰恰相反,大的如今上大学,每每忆起大儿的成长经历,内心不免愧疚,那时,虽说父子共处一室,我也陪伴左右,但实话讲,自己忙进城考试,进城后,又在一河相隔的职中任教,回家不便,父子间常常聚少离多,大儿上初中后,就读重点班,父子同为一校,但重点班作息时间紧凑,起早摸黑,说来别人也不信,父子见面的时间少之又少,好在儿子还算上进,让我欣慰不少。
不过,每每回想起以往的经历,心中的悔意便随之而生,二宝的到来,也让我铁定了心思,尽已所能,少留遗憾,这几年,翻看了很多育儿书,各路专家的观点也更新了自己不少的育儿观念,最为值得炫耀的是,相比大宝小时候,教育小宝更有耐心,对待小宝的无理取闹,不打不骂,也更有方法从容应对。
为从小培养孩子对书籍,对文字的兴趣,在他1岁左右,便常常读点儿歌,或者放故事录音给他听,待到手可以自己翻阅书本时,家里陆陆续续买了不绘本,如今,算上亲友赠送的绘本,已是满满一大筐。
有人说,心在哪里,花就开在哪,然我的儿,似乎偏偏存心与我过去,对于书本,对于文字,没有天然的爱好,亲子共读,没耐性,读故事给他听,读到中途,他怔怔望着我,来一句:爸,还有多久读完?那一刻,撕书的心都有。事后,群里咨询过魏老师,答复是,与孩子的生命气质有关!好吧,作为老父亲,我暂且接受他这种气质,书,我照看不误,听得进多少,那是小宝的事。
一段时间的检试,让我意想不到,看似小宝无心在听,可逮着机会让他复述,一张小嘴可以说出八九不离十,想到心理学上讲的,无意识记的概念,我不禁乐呵庆幸自己坚持不放弃的努力是有意义的。
如今,儿子睡前听故意,是一日常规,最近,每晚由我读一篇《格林童话》,儿子似乎并不排斥,我读,孩子静静地听,这样的过程,也蛮享受。
最近几天,儿子又有了新的爱好,学会跟我讲条件:听故事前,先得答应他画一张画。我没有反对,得到儿子“真是个好爸爸”的评价,现在的孩子,也不知打哪学的,才屁点大,满口油嘴滑舌。
前天画了两幅,一幅人物,红头发,圆眼睛,一只橙色手臂,一只红色手臂,小手上还不忘配一双鲜红手套,乍一看,人形比例不够协调,但却有几分气质,我问他,是谁,儿子回应:我啊!我一听,乐了,捏着他的小脸夸奖一番,说:画完了不?我们听故事。
儿子说:“不行,我还要画”。
我作出让步,不想扫了他的兴致。
于是,儿子一把扯过白纸,继续他的“创作”,与人物画不同,这张全是几何构图,用孩子的话形容,是“城堡”,城堡的外形古典,内饰却很现代,有电梯,有吊灯,有游泳池,家庭成员的房间,被他安放在不同楼层,屋顶安装手抢式的烟囱,阳台上生长着绿树,望着这一新式城堡,小家伙的想象力,着实让我感到新奇又意外。
昨天,小家伙画了一辆“茄子”跑车,还有一幅“工兵”对决图。今晚推开房门,小家伙又一个人又在专注“创作”,走近一看,画作的主角为一颗大树,树干为棕色,绿色的树冠上结着不少黑果子。
这段时间,儿子因画画拖延了不少读故事的时间,但在我看来,故事是学习,画画也是学习,只要由着孩子的兴趣,做一点学习顺序上的调整,两者之间也无需取舍,完全可以兼而得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