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描述儿童的艺术充满灵性,究竟灵性是什么呢?
心理学说法:人所具有的聪明才智,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也就是常说的“智慧”;佛教的说法叫“慧根”,佛教认为有慧根的人更能洞悉事物的本质或者重点,并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与选择。另外一个含义上,可以叫做“机智”。灵性本是一个人本质的东西,但是灵性的那份敏锐更多是靠后天对世间万物的接触之后逐渐摩擦启迪出来的。也就是说:如果缺少灵性,那么可以每天都有意地培养洞察事物的能力,长久以往自然也能陶冶出灵性来。有一种通常的说法“艺术陶冶性情”,这其中的性情就是指灵性与情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1535/0fea955c49591195.jpg)
美术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说,据调查有99%的孩子都会参与到其中,并且表现出各自不同程度的热爱,是什么原因的趋势?多方面研究的信息显示,是因为本能的驱使,是因为语言的表达驱使,是因为社会生活行为能力的驱使。既然有如此多的孩子投入到这个活动之中,这便是一个孩子发展与成长的机会,也自然有责任谨慎对待,这需要有责任与良心。
在儿童美术的范畴,透过儿童的作品,我们如何能看到儿童的那份灵性?实质上这个思考很有益于教师对教学健康性的思考与推动作用。
下面我们来对两组幼儿的画做个比较:
第一组:分别采自某两个国内大赛的作品集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1535/c5b72bbefb3fd8b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1535/8be75c3136857f04.jpg)
第二组:采自国外大赛的获奖作品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1535/e95dbdf1e805f1e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1535/f3dad13f58f2f98d.jpg)
第一组: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些符号的书写,我们却看不到孩子的任何主张,甚至于连最能反映个体特性的笔迹都感受不到。画面只有责任感的沉重。
第二组:同样是长颈鹿,孩子却有自己的荒谬认知,长颈鹿脖子长的可以伸入云朵,甚至脖子还可以打个转,还有足够的长度伸得更高。我们能感受到孩子像玩游戏一样的状态,也甚至可以感受到孩子当时作画时的自言自语与欢笑。那幅海滩的风景画,似乎可以感受到在海滩上嬉戏时的为所欲为,松松的洋洋洒洒,可以看到笔在画面呼呼的划过,手在纸面快乐的拍打,感觉画面海风飘过,清爽而通透。多么的叹服似乎看到了大师的影子。
透过作品比较我们完全可以归纳出作品的灵性因素。本真的才是最好的——儿童作品中的灵性大致可以归纳为:
1、灵动的笔痕墨迹属于儿童肌能原味的控制。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1535/d525951d6fd7f67c.jpg)
2、儿童自我心迹的流露,包括包括开放的内心情绪和感觉。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1535/d11f768ab71302a5.jpg)
3、画面具有儿童充分的自我认知,有自我心灵对白的语言。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1535/d0b372beadf8dca5.jpg)
4、直觉思考,不已逻辑的推理解决问题,看似荒谬。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1535/2661d9e8e2a71dba.jpg)
5、爱与思想做游戏,乐于摆弄某种想法的可能性或复杂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1535/8d6caa8540a827c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