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墨书香百谷集
我和杨绛,隔着一杯清茶的距离——读《将饮茶》有感

我和杨绛,隔着一杯清茶的距离——读《将饮茶》有感

作者: 音乐如水 | 来源:发表于2018-11-25 21:28 被阅读21次

    2018年 11月25日 星期日 阴

    有幸读到这本书,这也是我读的第三本杨绛著的书了。我是她的粉丝。这本《将饮茶》,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写下了她生活的部分回忆,有温暖的记忆和与之相关的生命中重要的人,也有不堪回首的艰涩痛苦的生活。

    其中丙午丁末年的那场大劫,她的描述却是风轻云淡、甚至风趣幽默。

    比如杨绛和钱钟书被“揪出来”,要求制作罪名牌,每天挂在胸前。她制作了一块圆形的,白底黑字的;钱钟书制作了一块方形的,黑底白字的。他们精工细作,做完各自挂在脖子上,互相鉴赏。“鉴赏”这个词用在这里很别致,毕竟罪名牌不是蒙娜丽莎的画像,我想他们也没有欣赏名画的那种心情。但是他们在苦难中,能屈能伸,能熬能忍,并且还能“鉴赏”,足见他们的豁达。

    比如,杨绛在第一次“戴高帽子”的时候,撇见了自己的高帽子上的“头衔”——“资 本 主 义 学者”,她还能自嘲一句——“自幸级别不高”。

    再比如,杨绛在挨 斗中,积累了经验,发挥出她一贯的智慧。她有了一个诀窍:戴高帽的时候,要尽量减小帽子和地面的角度。这样看上去就是低着头的。如果把帽子垂直戴在头顶上,“革 命 群 众”就会喊“把头低下去!”这样,她就要90度弯着腰。于是,她把高帽子戴在额头上,压紧,把眼睛眉毛都套在帽子里,站在批 斗 台上站着睡觉。反正她只是陪榜的。临结束的时候,她被叫到麦克风前,自报姓名 罪 行,挨台下一顿骂,就可了事。看到这一段,我简直要忍俊不禁了。

    笔触不仅幽默,而且字里行间闪动着她的为人和性格,她低调、淡定,看似柔弱对命运逆来顺受,但是处处透着骨气,她只是不张扬地反抗,并非向命运屈服。

    从她被剃阴阳头可以看出,有一个邻居哀求“革 命 小将”,幸免了,但她“不愿涨他人志气”,不愿哀求,宁被剃头。然后为了出门,自制假发。戴着假发出门,是为了自尊和体面。

    她曾经被挂着牌子游 街,但是她套用了一本外国小说上的一句话,说“我被游 街,但我仍是个体面的人。”

    描述文ge的文学作品很多,尤其是拍成的电视剧。但我大部分都不要看,觉得有隔阂,没有共鸣。书看的不多,《芙蓉镇》是我看过的,看得进去、喜欢看,写实主义的小说。杨绛的散文,我同样喜欢看。除了更写实之外,更多了一些其它的东西。

    甚至在这场你死我活的全民疯狂的无情“斗 争”(闹剧)中,在杨绛的笔下,我们还能见到人性的光辉。比如《披着狼皮的羊》部分。不因为世态炎凉而心灰意冷,不因为丑而屏蔽美,在绝望中仍心怀希望。在回忆中不是控 诉,也不是“倒苦水”,而是心怀感激——对那些温暖的人、对那些温暖的事。

    书的开头和结尾两篇也是华彩部分。虽然开头的“代序”,杨绛自称为“胡思乱想”,而结尾的“代后续”,她自称为“废话”。其实这两篇颇有哲理。开头似梦非梦、似醒非醒、似荒诞又似真实。让我对生死有很多思考。结尾的“隐身衣”寓意深刻,“隐身衣”是法宝,也是凡人的困扰。得隐身衣者得自 由,但是穿了隐身衣,就被无视,“自我”的概念变得模糊。

    有的人明明是萝卜的资质,却想变成人参;不甘卑微,偏要脱去隐身衣,成为焦点,结果弄巧成拙。但是她说得很温和、包容、慈悲,她不是像我这么表达的。她绝没有轻视讥讽卑微的人的意思。反倒觉得,卑微是最好的隐身衣,也是保护自己的法宝。她只是说,每个人各有不同的资质,材各有用,是萝卜就做一颗鲜嫩多汁的萝卜; 是白菜就做一颗叶厚饱满的白菜;路边的勿忘我也并非希望别人“勿忘我”。如果勉强自己,就徒生烦恼。毕竟,“隐身衣,总比皇帝的新装好。”她是从我们每个人的角度出发,春风化雨一般温和地影响我们,使我们从心底里接受,觉得忠言也顺耳。

    这本书是她一贯的文字风格,理性、风趣、充满哲理和奇思妙想。品读这本书,就像饮一杯茶——不是“孟大姐茶楼”的茶、也不是奶茶店人工合成的奶茶,而是一杯居家的清茶,清心、养神。感觉杨绛先生就坐在我的对面,我和她面对面地交流,聆听她富有智慧的语言。只不过,她穿着“隐身衣”——我和她,就隔着一杯清茶的距离。

    我和杨绛,隔着一杯清茶的距离——读《将饮茶》有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音乐如水:已做修改,之前关于“隐身衣”一段欠妥当,容易让人对作者产生误解。作者绝不是尖刻的人,她很慈悲、也很温和,读她的文字,有一种温暖和爱的力量。

      本文标题:我和杨绛,隔着一杯清茶的距离——读《将饮茶》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um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