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追求哲学的宗教

追求哲学的宗教

作者: WindyLiu | 来源:发表于2018-06-02 09:56 被阅读33次

    源于古印度文明的婆罗门教,其遵循吠陀经,需要举行一些固定的仪式来达到自认为的维护宇宙正常运作的作用,也就是维护他们所相信的一套价值观。

    而沙门传统则可能来自于古老的印度河文明,遵循它的隐修者,和维护吠陀经教义仪式的婆罗门祭祀者,是不一样的,他们禁欲,云游四方,认为宇宙本身就是苦的,期望通过极端锻炼自身肉体来达到精神上的提升。

    沙门的修行以及他们的深思,导致了一套全新的逻辑,而这些逻辑被婆罗门教吸收,则形成了印度教。而这些被吸收的逻辑则成了奥义书,追求梵我同一和轮回解脱,其认为人的感官是不可靠的,强调人们需要灵修来认识自己。

    印度教认为这个世界是无始无终的,往前会有无数个轮回,往后也会有无数个轮回,其中的每个人在其中都是会受苦的,并且会通过轮回转世回来受苦,其中的基础就是所谓的“业”。业可以认为是自然的一个现象,你做了好事,则会上升到一个更好的层次,成为贵族,做了坏事,则会下降到一个更低的层次,成为贱民。

    而“业”的基础就是一个人自身的道德行为。人修炼自身的目标,就是脱离无名,也就是脱离无知,获得能够让自己脱离轮回的知识,从而回归梵,不再需要进入轮回受苦。

    脱离轮回的第一步,就是认知,有洞见,看清楚这个世界的本源,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摒弃不好的行为。

    也就是说通过戒律规范行为,获得智慧,这就是佛教说的律,经,论。

    律,就是知道自己不要做什么,戒律。经,则是如何让自己入定,比如可以通过修炼瑜伽;论,则告诉世人入定后会获得什么智慧。其实这就是一个由戒生定,由定生慧,然后由智慧而获得解脱。

    佛教的逻辑和印度教是一脉相承的,在印度,宗教就是他的哲学。而宗教又跟灵修高度相关,其哲学就是一种修行方式,人可以通过脑力训练来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这种形成的超人能力,则会让我们有远见卓识,增长智慧的洞见,而增长了认知之后,人就可以脱离轮回,获得解脱,这是印度教的根基,也是佛教的根基。

    佛教和印度教的差别在于,佛教不承认吠陀经里的仪式。佛教主张我们通过自身的定位,由戒生定,由定生慧,然后获得觉悟,然后从觉悟中获得解脱。

    所以佛本身是一个觉悟者,是一个老师的角色。他获得了真实的见地之后告诉我们,然后让我们可以跟着他的路去获取从轮回中的解脱。

    释迦摩尼在经历了乐修和苦修之后,发现这些修行都无法让他获得知识的本源,摆脱轮回。所以他在菩提下冥想七七四十九天,最终成佛。

    成佛之后,释迦摩尼就看破了人世间生存和繁衍这两个生命的幻象,从而从轮回中解脱出来,他真正悟到了所谓的宇宙真理——四圣谛(苦,集,灭,道),其指的就是我们的欲望会给我们造业,让我们陷入轮回,而我们需要通过八正道来规范行为,清净心灵,也就是前面说过的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最终行为不再进入轮回,达到涅槃。佛祖因为肉身还在,所以叫做有余涅槃。

    尽管释迦摩尼已经看破尘世,但是他仍然需要一个价值观来引导自己的行动,在涅槃和教导世人这两条道路上,他选择了后者,去转动法轮。

    而转法轮则是指悟到的观点来摧毁世间不正确的观点。

    (以上关于佛教的信仰,只是客观陈述,并不需要相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求哲学的宗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vx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