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内心小孩

内心小孩

作者: 息县心协沐风f | 来源:发表于2020-11-27 15:39 被阅读0次

    每个人的人格结构中都固有孩子心的天然成分,不论哪一个年龄阶段,个体都渴望拥有一份自由自在,天真快乐,冲动好奇和对生活感到好玩,对未来充满期盼的心。人格中的这种孩子之心的天性,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并平衡了成人在社会中因为需要承担责任和应尽义务所带来的严肃性和困惑。荣格分析心理学将人格中的这种天然成分称作“儿童原型”,也叫“内心小孩”。

    我们也可以在神话童话的文学作品以及做梦当中发现儿童原形的踪迹,比如说,神话《封神演义》中的哪咤,《西游记》中的红孩儿,《宝莲灯》中的沉香,以及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哈克,以及各种传说中的侏儒小精灵,我们不难发现众多的儿童形象,他们的种种性格表现,都从不同的视角诠释了儿童原形的可能性含义。

    在心理治疗中儿童原形主题最重要的表现,是其在患者人格成熟中的各种展现和流露。

    儿童原形有多种表现的侧面。

    圣婴象征着未来的希望,幼小的心灵,生命的潜力以及自我的心声,它使个体变得更自由,更有开创性,更有活力。

    受伤小孩表现的是童年忍受过的虐待、忽视以及其他创伤记忆,许多人具有这种小孩原型。

    孤儿原型通常感觉自己不是家庭的一员,包括在家庭家族精神领域。

    神奇、天真无邪的小孩原型看待一切事物都感觉极其美好,在面对困境时仍然保持着智慧和勇气,坚信“人性本善”。

    泛灵儿与自然力之间维系着深刻、亲密的关系,通常具有一种与动物之间建立友谊的特殊亲和力。

    长不大的小孩引领个体拒绝成长,希望保持永远年轻的躯体,心理精神,不希望年龄的增长,中断快乐的生活。

    依赖性小孩儿从来没有产生过满足感,尽管他们对自己究竟失去的是什么都不曾明白,却总想找回可替代童年失去的东西,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需要,而不能关注他人的需要。

    人类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和集体的感受和体验各不相同,儿童原型也表现出不同的侧面,不同刺激源可能引发不同侧面的单独或者是联合的表现。

    儿童原形往积极或消极方面发展变化关键在于母亲原型,正如现实生活中母亲与儿童之间的关系一样,若能处理好儿童原形和母亲之间的依赖与独立问题,就能发展儿童原形的正向灵性经验。

    荣格原型理论认为,心理治疗者人格中必须维持一定的母性,母性意味着真诚无私的爱,不计较个人得失恩怨,希望孩子快尽快成熟,是无条件的爱。

    母亲对孩子的态度总是以慈爱包容为主的,在母亲眼里孩子的错误缺点都是可以接纳、包容的,投射出的永远是充满慈爱、温和的目光。

    母亲原型有爱的一面,通常与关怀,热情,热心,智慧,同情心,多产性、包容等联系在一起。

    心理治疗当中要求在取得基本信任感的基础上,治疗者以母亲的态度来对待来访者,给予温暖,关爱,包容,接纳、自由、安全感,就像母亲和孩子一样,这就是“母子一体性”。

    治疗者如同母亲,相信孩子终究会长大一样,相信来访者有无限的追求自我实现,整合适应的潜能,只要治疗者这个“母亲”或帮助来访者内在的母亲为其成长发展提供安宁保护的空间,给予爱、支持和温暖,来访者这个儿童或其体内内心的小孩,就能够朝向前行、成长、新生、创造、快乐、自由等良性方向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内心小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vx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