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纺车声声,母爱悠悠

纺车声声,母爱悠悠

作者: 颜小言 | 来源:发表于2017-09-04 22:49 被阅读0次

    【今日读书】贾平凹《自在独行》20页

    纺车声声,母爱悠悠

    昨夜读了贾平凹先生的两篇散文,一篇是《纺车声声》,怀念母亲的,一篇是《我的小学》怀念他的启蒙老师的。

    两篇都是以人叙事类散文,追忆曾经留在心底的那份温暖。

    纺车声声,母爱悠悠,就让我们走进先生的笔端,一起怀念母爱。

    文章线索清晰,以物写人,开篇见声:“如今,我一听见‘嗡儿,嗡儿’的声音,脑子里便显出一弯残月来,黄黄的,像一瓣香蕉似的吊在那棵榆树梢上;院子里是朦朦胧胧的,露水正顺着草根往上爬;一个灰发的老人在那里摇纺车,身下垫一块蒲团,一条腿屈着,一条腿压在纺车底杆上,那车轮儿转得像一片雾,又像一团梦,分明又是一盘磁带了,唱着低低的无穷无尽的乡曲……”

    纺车声声,母爱悠悠

    一篇文章的开头就是火车头,是定方向的,开头拉着题目跑起来,把读者成功的拉进自己设定的情景当中去,能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那就算成功。

    先生不愧是大家,开头先声夺人,由着声音展开联想,表面看是先生脑子里浮现出的一幅幅画面,其实,他已经为读者呈现出真实的景物:一弯残月、榆树梢、露水,草根,灰发老人,摇纺车……,细致入微的细节加上生动形象的表达,文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像一瓣香蕉似的吊在那棵榆树梢上”“那车轮儿转的像一片雾,又像一团梦,分明又是一盘磁音带了,唱着低低的无穷无尽的乡曲…”通过比喻拟人,是不是画面感更强烈?

    而且,画面的呈现是有顺序的,就像电影镜头,一点点推进,从上到下,由远及近,先景后人,最后定格在主人公;

    还有,就是调动了五感,文章有声有色,有形有味,逼真的画面感就不由自主将读者代入情景中,就像大戏开演前,序幕缓缓拉开,观众已经随着音乐调节心情,等着大戏开始。

    接下来,文章顺着开头展开的情景进入主题:“这老人,就是我的母亲,一个没有文化的普普通通的山地小脚女人。”

    文中回忆了先生小时候,父亲因为定为“走资派”,去原始森林“改造”,父亲不在身边的七年里,母亲扶养他们姐妹四人,那一段艰苦日子。

    就像翻开一本记事本,母亲缓缓走来!一个伟大的忍辱负重的普通妇女,靠着没黑没明的纺线赚钱,供一家人的大小开支。尤其那一年粮食遭了灾,日子更加艰难。

    记忆里仿佛有筛选的功能,不是记住最苦的要么就是最甜的。跟随着先生的笔尖,走进那苦难的岁月,素材信手拈来,叙事有详有略,围绕纺车回忆往事,追忆母亲的爱,那纺车声声便是文章的主线,文中出现几次,都有着不同的描述。

    “夜里,我们兄妹一觉醒来,总听见那‘嗡儿,嗡儿’的声音,先觉得倒中听,低低的,像窗外的风里竹林,又像院内的花间蜂群,后来,就听着难受了,像无数的毛毛虫在心上蠕动”

    这一段描述非常精彩,几个比喻句,将纺车声描述形象,又巧妙的将先生的心情表达出来,开始纺车声好听,最后心里就很难受了。

    先生看母亲很苦,决定不念书,回来挣工分,母亲听了这个话,“她好像吃了一惊,纺车弦一紧,正抽着的棉线‘嘣’的一声断了,”此处纺车的细节描写更加突出母亲的心理活动,当然,母亲阻止了他的想法,没有让他放弃学业。

    但是后来,母亲的纺车坏了,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先生被迫辍学,上山去砍柴背到城里卖钱,几次下来,挣了15元钱,替母亲买了一台新纺车,文中说:“最高兴的莫过于母亲了,她显得很年轻,脸上始终在笑着,把那纺车一会儿放在中堂上,一会儿又搬到炕角上,末了,又移到院中的榆树下去纺。”

    母亲的兴奋心情不言而喻。请看这个时候纺车声的描述:“那‘嗡儿,嗡儿’的声音,响了一天半夜,好像那是一架歌子,摇摇任何地方,都能发出音乐来的。”正所谓,境由心生,这一处对纺车声的描述,随着心情而变得动听了。

    因为有了纺车,家里有了生机,母亲纺车也快活了!“太阳泛红的时候,就喜欢经线、经筒儿一摆儿插在那里,她牵着几十个线头,魔术似的来回拉着跑,那小脚掂掂地,像小姑娘一样的快活了。”

    看到这里,一位快乐的小脚老太太跃然纸上。再后来,因为纺线挣了些钱,母亲买回一本语文书,她喜欢地说:“孩子,日子能过得去了,就要把学习捡起来,要不爸爸回来了,看见一个校长的儿子是文盲,他会怎么个伤心呢?”

    后来,先生在家里自学起来。“每天晚上,我要去看书,母亲就纺着线陪我;她要是防线,我就看着书陪她。”为了节省煤油,母亲把纺车搬到先生的房间来,可是,纺车声“嗡儿,嗡儿”地响,母亲怕影响学习,又把纺车搬到院里的月光下去纺了。

    母亲的爱,细致入微,此处无声胜有声。

    每当先生学习累了,身疲意懒之时,看到母亲防线,“那‘嗡儿,嗡儿’的响声,立刻给我浑身一震,脑子也就清醒多了,返身又去看书。”

    纺车声不止是一种回忆,更是一个爱的激励。

    再看结尾“读着父亲的信,我脑子里就又响起‘嗡儿,嗡儿’的声音了。啊,母亲,你还是坐在那院中的月光底下,摇着那辆纺车吗?那榆树梢上的月亮该是满圆了吧?那无穷无尽的棉线,又抽出来你多少幸福的心绪啊!那辆纺车又陪伴着你会唱出什么新的生活之歌呢?母亲!”

    读了结尾,再去看开头,不用我说,你也知道首尾呼应。其实,文章的写作意图一目了然,文章以物写人,借物抒情,表面是回忆纺车声声的往事,实际上写的是浓浓的母爱。写作方法也值得学习借鉴:开篇点明主题,结尾扣题升华,沿路点题,什么叫浑然一体,这下子你就全明白了。

    就拿内容来说,作者是写母爱,文中有说:母亲好伟大吗?是不是没有,全是细节刻画,把想要表达的母爱通过事例用细节呈现出来,当你读完,眼眶湿润,已经让深深的母爱感动。这就是:情到深处泪自流,而我们学生写母爱,还没怎么感动别人,自己已经哭的稀里哗啦!所以多读经典作品,不要去读作文指导书,真正好文章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打磨出来的,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

    读完这篇文章,梳理一下思路,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如下:确立主题——挖掘写作线索——围绕线索精选材——开篇点题、内容细节呈现,突出主题、结尾升华主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纺车声声,母爱悠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yy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