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一本罗胖推荐的书《张艺谋的作业》。这本书记录了张艺谋早期的一些摄影作品和它们背后的故事。
彼时,张艺谋还不是著名大导演,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工厂工人和摄影爱好者。为了追求自己的摄影师梦想,考进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张艺谋自筹经费,购买昂贵的摄影器材,自学摄影技术,用这些自学的“习作”打动了考官,最终如愿进入了北影摄影系。
我很喜欢这本书的标题《张艺谋的作业》和他本人在书中的一句话:人生在世,都有自己的作业。
而我理解“作业”二字应该有双重含义:既是指张艺谋本人这些早期的摄影作品——这是实体意义的“作业”;又是暗含梦想的寓意——即人这辈子最喜欢,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个作业。
认真做作业,做好作业,才不白活这辈子,唯此而已。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两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张艺谋为了自学摄影,抄书抄了三年。当时的摄影专业书籍没有现在那么多,而且相对也比较贵。他没钱购买,只能去图书馆借,借回来看又是半懂不懂,到期了还得还回去。
那怎么才能提高摄影技术呢?他想到了抄书,用这种笨办法硬是读懂了摄影专业书籍。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抄了三年,我好像懂了一些”。
不得不说,有时候笨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没有人给他留作业,抄书是他自己给自己的作业,老老实实做好,不会抄着抄着也就会了。
第二个细节是他自己的一段自述,也可以说是他的一个生存之道,他是这样说的:
“我一开始就有这个意识,让自己迅速工具化。工具化你就会对别人有用,人有了用,有些东西就不会找到你身上,你就会有空隙生存。”
我是第一次听到“工具化”这种提法,却立刻有了深刻的认同感。在职场和社会可不就是这样吗?工作本质上就是价值的交换,每个人都像一个工具,只有对别人有用,有价值,别人才会觉得你重要,你才有生存的空间和价值。
也许,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也是张导给自己的“作业”之一。他把这个作业真的做好了,成了一个对别人,对社会,乃至对国家,对世界都有贡献的人。
那我们自己的人生作业都有哪些呢?该如何做好,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