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静看•千家诗
静看•千家诗之五

静看•千家诗之五

作者: 静看潮起落 | 来源:发表于2022-07-13 00:17 被阅读0次

独坐敬亭山

李白(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25岁离蜀游历,天宝元年(742年)为唐玄宗所赏识并被召奉翰林。安史之乱后,入永王李璘幕府,因永王争位失败所累,流放夜郎(今属贵州),中途赦还。晚年漂泊东南,卒于当涂(今属安徽)。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瑰丽绚烂,堪为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被誉“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敬亭山在宣州(今安徽宣城)城北。此诗是诗人登山独坐而写。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前两句说,敬亭山有鸟有云,自己独自久坐,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自悠闲飘远,惟有自己独对孤山。应该说,诗人对众鸟高飞的自由和孤云独去的悠闲充满了羡慕之情。此句以群鸟喧闹、孤云飘流之“动”,强化对照了云、鸟飞散后之“静”,更加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无可奈何。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自己独人与孤山相对久坐,但人不厌山,山不厌人,此时此地,与诗人互有相怜相惜之意的,也只有多情的敬亭山了。此句对敬亭山的人格化,表现了山人相依的强烈感情。写山的“有情”,愈加表露出自己横遭冷眼、怀才不遇的“无情”处境,也是诗人对自己人生悲剧的哀叹。

相关文章

  • 静看•千家诗之五

    独坐敬亭山 李白(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

  • 静看•千家诗之十四

    送朱大入秦 孟浩然 (唐)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此诗为诗人以宝剑赠别即将远行的友人...

  • 静看•千家诗之十七

    罢相作 李适之(唐)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李适之(694年-747年),原名昌,祖...

  • 静看•千家诗之八

    春怨 金昌绪 (唐)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关于本诗,有旧本诗题为《伊州歌》,作者为...

  • 静看•千家诗之七

    观永乐公主入蕃 孙逖 (唐) 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 美人天上落,龙塞始应春。 孙逖(696~761) 唐朝大臣...

  • 静看•千家诗之九

    左掖梨花 丘为 (唐)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丘为,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唐天宝...

  • 静看•千家诗之六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

  • 静看•千家诗之四

    洛阳道 储光羲(唐) 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 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润州延陵(...

  • 静看•千家诗之十

    思君恩 令狐楚 (唐) 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令狐楚(766-837年),字壳士,自...

  • 静看•千家诗之十一

    题袁氏别业 贺知章(唐)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贺知章(659—744年),字季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静看•千家诗之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zn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