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天荒第一次看首映,而且还是和老爷一起。众所周知,他带我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菜场。所以,我和老爷的这个第一次献给了奶茶的《后来的我们》,无怨无悔。
票是我早早预定好的,钱当然也是我付的。电影上午十点开映,九点老爷还在问去哪里看,看什么电影。尽管我已经像小麻雀一样在他面前叨叨了无数遍。然而,这并不影响我的观影心情,毕竟我需要只是一个队友,猪不猪的不care。
可能因为是五一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看首映的不是很多。粗粗瞄了一眼,70后80后的家庭主妇和大龄女青年居多,我选择的依然是一览众山小的最后一排。
入座之前,没有看过任何关于电影的简介,我无条件地相信奶茶,事实证明她依然还是那个温和无害的通透女生。
《后来的我们》剧情很简单,两个北漂的年轻人相恋分手。后来看朋友圈有人评价电影情节太简单,自己没有北漂生活经历,无法感同身受。我只能说文艺片不是你的菜,如果《后来的我们》情节跌宕起伏,有流产、有劈腿、有小三……像《唐人街探案》一样热闹,像《妖猫传》一样香艳,那她就不是奶茶,而是一大盆活色生香的毛血旺。
一开场就是痞气十足的周冬雨。这几年看了她好几部电影,清一色的社会女盲流的模样,青春放浪不羁,却活得明明白白。她是《七月与安生》中的安生,是《偏偏喜欢你》里的草根小厨娘,也是《后来的我们》里的方小晓。
一面老成世故地挤在男人堆里喝着二锅头抽着烟,一面不远百里坐着绿皮火车回到空无一人的家里团聚,只为看一眼墙上爸的照片。大大方方地把沙发上杂物扔在一旁就一屁股坐在了满是灰尘的沙发上,这样的方小晓让我们心里有个地方微微一酸。
也是这个会讲粗话会抽烟,与其他女生不同的方小晓走进了大学生林见清的世界。
高举着嫁北京人大旗,喊着口号行走在北京底层的小晓从法学博士家搬出,“爱的热线”断线,和林见清哥们式地挤在脏乱小的出租房里,是她看不清林见清眼里的爱吗?不,不是,是因为她太明白,明白自己内心那份纯真的爱,明白见清那份爱的份量,不敢交出自我。女生在爱的领悟上似乎永远要比男生走得快一些。
无论明白和有些成熟,终究敌不过青春。两个人的恋情燃放在北京狭小的出租屋,也肆意开放在了影院里每一个人的心头。
看完电影,老爷问我:“为什么后来小晓要离开见清?”现实生活中,见清实现了自己人生的初步理想,在北京有了房,还爱着小晓,小晓一定会回头,没有理由拒绝。
奔五的大叔大概永远也无法理解十七八岁少女的那份作,不是有人爱/有房住就是她们想要的happy ending。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王子和公主的爱情,不属于方小晓。在爱情里,她有她的俗,也有她的清高与孤傲。
十年后,两人意外重逢。飞机延误,又一次困在了雪地。曾经分享过一张单人床、拥抱过彼此的两个人又共处一室,小心翼翼,尴尬,到故作轻松。各自以为自己可以云淡风轻地放下,笑着回首过去。可是,一通见清孩子的查岗电话一下子把谈笑风生的两个人打回了过去和现在。小晓配合着东躲西藏,最后狼狈又骄傲地独自一人离开了酒店房间。
我在这个片段里看到了《致青春》的影子:有一天我的陈孝正也会变成温暖别人的林静。只是,他已不再属于我。
大雪夜的那场对话直接点了题“后来的我们”。现在的国产片好像都流行主题词,朗朗上口,提纲挈领,方便观众领会电影的精神和中心思想。但我不是很喜欢这种“扬”,更欣赏情感的传递,导演和编剧只是懂得,然后让观众懂得。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样的慈悲会让观众心软,甚至让你心碎。
这样的懂得呈现在了小晓和见清的再见拥抱里,也出现在了最后田壮壮的那封娓娓道来的信里。信里读来满满的奶茶味,还是那杯不烫不冰的温温的奶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