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说,“令人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三月底,我的家公忽然离世。
这位我喊了十三四年爸爸的男人,悄然离去,他的子孙们来不及见最后一面,只有陪伴了他几十年的老妻给他送了终。
巴豆先生三兄妹连夜赶回去处理了后事。
一夜悲伤。
他3月底离我们而去,而我们4月仍然在悲伤不已。
4月的雨格外多,绵延不断,淅淅沥沥,天气也比以往冰冷得多。
他下葬入土的那天,从早到晚,算下了整整一天的雨,只有中午停了一会儿雨。
这雨,应该是离人泪。
他的子女、孙子孙女十几个人,一起在农村独特传统的仪式中,吹吹打打,不断跪拜,穿着孝服,打着伞,一路送他上山。
地理先生给他选的落脚的地方,离家走路半小时,在一个学校边上的上坡上,前面有很多的松树和灌木丛,视野还算是开阔的。
希望他在这个地方能够安息。
对他的离世,相对于我们,更悲伤的还是巴豆先生。
我问巴豆先生,我说当时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他说那时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灵。在火化之前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大哭了一场。
他在朋友圈里这了一段话:
……昨晚,父亲很严肃,再也不跟我开玩笑了,再也不会睁开眼看看我,或者对着我微笑了。他以无比寂静的方式等着我回到老家,而我也只能顺着父亲的意思,用无声的抽泣回应着他!其实自己内心清楚得很,父亲再也回不来了![大哭][大哭][大哭]正所谓“乡愁是一座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父亲在里头。”愿父亲在天堂没有病痛,一切安好!
自己的父亲去世了,这种悲伤和心痛是不言而喻的。
我想起我爷爷去世的时候,我60多岁的姑姑,哭得非常伤心,大哭着说:“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爸爸了。”听了姑姑的这句话后,我的眼泪奔涌而出,我也再没有爷爷了……
不管年纪有多大,父母在世,那么自己永远都是父母的孩子;如果没有父母了,自己就是自己了。
也不管年纪多大,失去亲人的痛苦都是锥心的,而且只有经历了的人才能够真正的感受得到。
我一直觉得,父母健在并且过得好,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支持和力量。毕淑敏说过:“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在,家才有了意义,家庭的温暖源自于爱你的父母亲。”
孝顺尚在父母;然后为了自己的孩子,好好活着,过好自己的生活。
家公的离世,对我的家婆来说是最难的。
一起相处了几十年,最后剩下她一个人。都说少来夫妻老来伴,不管感情如何,到老终归是个伴。子女都有工作,需要忙生活,能真正陪伴自己的还是老伴。
记得看了一部电影,冯小刚文艺爱情电影《只有芸知道》,有面有句台词,听之动容,“半路上留下的那个人,苦啊。”
的确,长相厮守的两个人先走的那一位,才是幸福的。
生命是一场轮回,人生是一场又一场的离别,而我们也终将生离死别。
面对生离死别,我们总是束手无策,这些生死循环自然之事我们无力去阻止它们到来,只愿离开的那些能够安详。
死去元知万事空,逝者已逝,生者却不能一直沉湎在悲痛中寸步不前,因此逢七祭祀,祭祀七七四十九天,也是老祖宗们为了缓解悲痛,也是帮助人们走出悲痛的一个方法。在四十九天内要认真祭祀,寄托自己的哀思,诉说自己对死者的情谊,这是给死者亲人的一段情感缓冲期;
但是四十九天之后,在明白了死不可能复生的事实之后,即使依旧会有所伤感,也要收拾收拾情绪,开始投入新的生活,这才是乐观而又重情的古代劳动人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