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二)

《学会提问》读书笔记(二)

作者: 上善若水风清扬 | 来源:发表于2016-11-16 15:02 被阅读49次

本书的后半部分,主要继续介绍如何得到结论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被表面的原因所误导。其实,我们的常识往往是错误的,只有更加严谨的分析结论背后的原因,才有可能避免更多的谬误。这一切的手段,都是为了训练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只有真正的拥有批判性思维后,才能学会如何提问,才能发现各种逻辑谬误,才能真正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后,光说不练假把式,实践反思再实践形成习惯,将批判性思维融入骨子里,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第七章 证据的效力、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和专家意见

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你的证明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它是真的,你为什么相信它,你确信它是真的,你能证明吗?个人经历的证据不可靠,以偏概全谬误。典型案例也不可靠,它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忽视证据本身。当事人证词也不可靠,因为往往具有选择性、个人偏好、省略信息、人为因素会影响效力。专家意见同样不可靠,因为他们的意见都是有为了特殊目的而设计得出的结论,想想股评专家的意见就明白了。

第八章 证据的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个人报告并不能还原事实本身,而是经过价值观等的过滤而留存下来的“事实”。研究报告其实是强求一种确定性谬误,刻意引导我们得出研究者希望我们得出的结论。调查报告的效力往往受样本选择方式、样本多少以及措辞偏见和语境偏见的影响。至于类比证据就更不可靠,它的因果联系非常弱,并不是必然性推理。比较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错误类比谬误。

第九章 有没有替代原因

有果必有因,世间万物都是多因一果,很多时候我们经常自以为找到的原因并不是真正的原因。否则就容易陷入过度简化因果关系。找错了因果联系,又会导致另两个谬误:因果混淆谬误与忽略常见原因谬误。此外,我们常常会把毫无关联的两件前后发生的事情当做因果关系,这又犯了事后归因谬误。因此,我们应当发掘潜在的原因,逐步缩小潜在原因的范围。尽可能全面分析原因,才能减少各种谬误,发现真实的结论。

第十章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数据是会骗人的,这是因为往往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不同的数据区间来分析得出想要的结论。此外,有些统计数据本身就有问题,例如,平均值,并不能反映总体数据样本的平均情况。省略数据其实是一种欺骗,不展示全面的数据往往会误导读者。表述方式的不同,人们对数据的接受程度也不同。

第十一章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在接受一个结论前,要先打个问号,因为某些被省略的信息会影响到推理过程的信息。同时,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第十二章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分析各种假设与多个结论,同时警惕二分式思维方式局限我们思考。注意某些结论是在一定限定条件下才能得出的。调动思维活跃起来,得出更多的结论。因此,更多可能的结论,可以带来更多的自由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会提问》读书笔记(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dr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