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民以食为天

民以食为天

作者: cc爱阅读 | 来源:发表于2021-04-26 22:34 被阅读0次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语道出了美食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一日三餐,人们都离不开。“吃”是人活着的根本。周作人的这篇名为“北京的茶食”选自于《雨天的书》,从日本人抱怨东京的茶食店的点心不好吃写起,引入了茶食的这一看法。可是作者说:“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可怜现在的中国生活,却是极端地干燥粗鄙,别的不说,我在北京彷徨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

这样的抱怨,我们又何曾不是曾相识呢?想吃好吃的东西是正常的心理诉求,吃不到必然是有所抱怨的。就是这样的日常生活琐事,周作人把它搬到了作品之中来讨论。确实,梁实秋先生本人也承认:“数十年来,北平也正在变动,有些小贩由日渐式微到没落。”说到这里,笔者也忍不住地要感慨,儿时的一些吃食的已然消失,成为永远的会回忆。 有些茶食确实是在消失,但也不免有一些新的应运而生,倘若要说两三家能做出金典的茶食点都找不到的话,那岂不是夸张、苛刻了呢?况且北京在我们祖国是何等的地位,它的繁荣昌盛自然是不言而喻。我们听说过不少关于北京的吃食,如:北京烤鸭、烫面饺、豆渣糕、炒肝儿、驴打滚,再加上那百年老字号的手艺精心制作,哪个不是叫人垂涎欲滴?就算我们没有吃过,但是关于这一方面的描述可还真不少,老舍先生那地地道道的北京风情的描写至今还是历历在目呢。

那作为一名文学大师的周作人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通过一些资料的查询,我简单得出的结论是:一,周作人来自于鱼米之乡,饮食的习惯使他带有异乡人的挑剔情感;二,自身的浓浓故乡情怀。“除却巫山不是山”外面的东西再好,也不是家乡的味道。在《故乡的野菜》一文中,作者说:“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一个小小的野菜就能让作者如此激动,这种与他乡遇故知,两眼泪汪汪的情感是一样的。或许作者对北京茶食并不满的评价还可能是出自于其他原因。

透过作者的笔,我感嗅到了丝丝苦涩孤寂的凄然,作者想要描述的不是北京的茶食,也不仅仅是表达他的故乡情怀,或许他想表达的还有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感慨。人们脚底踩风,身陷于各种学习、工作之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能有几个人真正有时间停下脚步,优雅地品味美食呢?倘若心思不在美食,从以享受为主的“食味”到变成了以填饱肚子为目的的“吃”,狼吞虎咽,那美食何以为美食呢?只怕也是如作者般,难以找到令人称心的茶食店以及茶食了。

相关文章

  • 民以食为天

    青岛快递过来的鲳鱼,我用了红烧,太个一只,盘子都装不下 油烧热,然后放生姜,放油,煎一会,在料酒,白糖,酱油,盐巴...

  • 民以食为天

  • 民以食为天👅

    俗话说急性子吃不得热米汤。当你这也不想吃,那也不想吃的时候;当你愁肠百结的时候,来吧,看看这个——

  • 民以食为天

    民以食为天 健康是生命的调味料,让生活有滋有味;健康是生命的润滑剂,让生活无比流畅。同...

  • "民以食为天″

    食物对人体有三大功能:第一是营养功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七大营养素。第二是满足食欲,满足人对食物的心理需要。第三是防...

  • 民以食为天

    古训云:民以食为天。 话说人类越来越长寿,去掉吃奶的两年,再去掉老掉牙后的若干年,满打满算能正经吃...

  • 民以食为天

    假期享受各种各样的美食

  • 民以食为天

    近日飓云起,事件波纵深。网络播众说,遥遍食域领。野火难烧尽,春风吹复生。言及草甘磷,劲苗休长成。叶卷一枯荣,自顶乱...

  • 民以食为天

    近日飓云起,事件波纵深。网络播众说,遥遍食域领。野火难烧尽,春风吹复生。言及草甘磷,劲苗休长成。叶卷一枯荣,自顶乱...

  • 民以食为天

    近日飓云起,事件波纵深。网络播众说,遥遍食域领。野火难烧尽,春风吹复生。言及草甘磷,劲苗休长成。叶卷一枯荣,自顶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以食为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ey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