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读《自驱型成长》,里面谈到一个词叫“非焦虑存在”。
当孩子感到焦虑、害怕、伤心等种种不良情绪时候,只要一看到爸爸妈妈,就会安心下来;他会扑到你的怀里,在你的怀里他感到安全,你给了他一个安静稳定的家。
在我小的时候,我每次看到妈妈都是害怕、躲避,甚至会吓出汗来。因为她总是不停地责骂我,在她眼里我什么都不是,甚至我从来没看到她对我笑过。
很显然妈妈给我的是焦虑的、甚至是恐惧的情绪,我在她身边感到不安全,感到难受。长大后我就如一只刺猬一样,和身边的人格格不入,谁都不愿意跟我相处,谁都觉得我的性格孤僻固执。
在我成为父母以后,我该如何和孩子相处呢?这本书里面讲的“非焦虑存在”,恰恰给了我一个命题:我可以尝试着从童年当中走出来,给孩子以安静温柔的一面。
事实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想,我要成为我自己心目中的父母,绝对不能像妈妈这样以打骂为主要的沟通手段。我应该让我的孩子感受到我对她的爱,我对她的温柔。
孩子看到我会觉得温暖,会觉得安心,她的情绪就会稳定下来,这也就是这本书里面所讲的——让我们成为孩子的“非焦虑存在”。
如何做到这个成为孩子的非焦虑存在呢?
书里讲了以下几点:
第一点,不要以孩子的成绩来评定孩子,全身心的无条件的去爱孩子。
第二点,那孩子做主他的事,在不涉及安全和危险时。
第三点,经常带孩子去户外运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