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可能并不看重作者的重要性,而有些人则认为作者远比写作手法与内容本身更重要。
一本书的形成,包含了:作者的写作、编辑的修订、译者的翻译、封面的设计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到读者对于一本书的阅读体验,不过这一切的一切,作者的写作才是这本书形成的源头。
出于你的目的
如果你读书只是为了消遣娱乐或者打发时间,那么作者的重要性应该排在相对靠后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书的内容是否有趣以及是否对你的胃口,对你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
吸取营养性的阅读
如果你是想从阅读中获取知识,那么作者与出版社的信息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如果你是在做某个领域的研究工作,那么这个领域的殿堂级人物出的书或学术文章,一定比一个不知名的作者更有营养。
不过这种效果的前题是,你可以理解专家级作者所写的内容,如果你只有初中物理的水平,当然看不懂专家所描述的量子力学的内容,但这不代表专家级作者写的不好。
所以,似乎你更应该去寻找那些适合你的作者,而不是一味的听取别人推荐的作者,因为每个作者的写作手法,叙事风格差异很大,而每个读者的水平以及喜欢的风格也不尽相同。
不过滑稽的是,如果知识只掌握在了某个人或极少数人的作者手中,你可能要不得不在“硬着头皮”阅读与放弃阅读之间做出选择。
不要一味的追求作者
虽然说,一位好的作者对于知识的获取显得非常重要,但为了让你的知识体系更加的丰富,也不能一味的追求作者更不应该追求同一作者。
如果你想更加全面的了解一个知识领域的内容,那么你至少要看过3位不同作者所写的内容(最好是5位)。
在阅读时,请注意那些作者之间不同观点的部分。一般来说,这些不同观点的部分即是这个知识领域中的难点,甚至是有可能还未有标准答案的知识点。
先阅读还是先了解作者?
这或许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就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你阅读的目的是因为这个作者?还是因为书中的内容呢?
无论你是阅读一本小说,还是专业领域的书籍。你应该都会遇到过一些你阅读后感到神清气爽、醍醐灌顶的感觉。这种感觉是让我们难忘的,特别是一本小说,他的故事性以及独有的写作手法更是让我们难忘,很多时候或许你阅读完之后更有意犹未尽的想法,想马上再阅读一本同样的书,而这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寻找这位作者的另一部作品。
虽然,有些时候你可能会感觉到失望,但你不可否认这种同作者的方式,成功概率更大,成本也最低。
写在最后
是否要“跟随”一位作者,这要视你对阅读的目的以及你在这个领域中所储存的知识情况。如果你想有更好的阅读体验,那么可以试着跟随一位作者,因为这样可以让你更习惯于阅读的过程。而如果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一个知识领域的内容,那么请试着阅读更多作者的作品,因为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单一作者带来的知识盲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