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文原创首发于本人的公众号cyn_notes,简书为备份。
image.png查理芒格在一篇访谈中,回答如何生活的有意义,他提到:
过好每一天就行了。把每一天过得有意义,坚持足够的天数,人生就变得有意义。
那么,如何过好每一天?不外乎做计划。做个年计划,分解成月、周、日计划,并定期复盘,总结,调整计划。
是不是异常简单?
那么怎么做计划呢?
自认为是计划苦手,于是在年初的时候,专门去上了如何做计划的线下课程,大体上也是遵循年-月-周-日计划的思路,再配合一些笔记工具比如说方格本,相关参考书籍:《聪明人都用方格本》。
课上的学习,令我更正了一个观念:年计划并非要从1月1日开始。只要是时间跨度为一年的计划,都叫年计划。
因此,年计划必然是一个大型的任务,那么将它分解到月、周、日,颗粒度越来越细。
最后,用每一天的进步,积累起来,就完成了时间跨度为一年的这么一个大任务。
理论部分到此结束,接下来,聊聊自己的理解。
首先,要做什么样的计划呢?大家在公司工作应该知道,公司要发展壮大,就不能没有目标和计划,否则会乱套。很常见的,例如项目计划,版本计划,等等。
那么,我们自己要学习成长,而不是停滞不前,也需要为自己制定这样的一个计划。
一开始我觉得很难。做什么样的计划呢?每天跟着公司的计划做项目,也能成长许多。工作之外,看看新闻,了解一下行业动态,学学技术,就好了。犯得着费那么大劲做计划么。
当然我的这个思路是不对的。需要做好工作上的事情,固然不假。但是,想要更好更快的成长,就不能只用公司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要用行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且,尝试用学到的内容,更好的推动自己完成公司的工作。
下面,就拿我自己今年以来的学习成长历程举例吧。
阶段1
在今年的2、3、4月份,处于无明确计划阶段。在学习成长方面,基本上属于想到哪儿就是哪儿的情况。看看书,学习,感觉自己也了解了不少东西,但是一方面没有好好做笔记,去思考,另一方面也没有及时总结。
等到4月底的时候,想起来总结的时候,于是一口气补了三个月的总结。
而人脑的记忆,其实是很不可靠的。当时没有好好的做笔记留下记录,在所学的东西也没有通过实践去深入掌握的情况下,很快就会遗忘的。所以看起来忙忙碌碌,实则收效甚微。
阶段2
5月份开始,尝试着在每一天的结束,记下今天所学习领悟到的东西。
每天做一个总结,应该不会忘记的那么快吧。而执行下来,则会发现,由于没有事先制定明确的计划,做的事情都是很散乱的。
阶段3
于是7月中旬的时候,在饭团上成立了一个小组,邀请一些朋友一起,以周为单位做计划,做总结。
一个多月下来,发现自己每周的计划和最终做的事情,总有出入。
比如本来计划好的事情,中间偷懒了,只做了10%甚至没做;或者计划执行到中间,突然又有别的事情吸引了自己的眼球,导致原本的计划被丢到脑后。
于是这么安慰自己:执行的不好,或者总是变更,总比什么都不做,来的好些。
安慰完了,还是要找找原因和解决方案的。周计划,是一周才更新、复盘一次,周期过长,不能很好地跟踪每日行动,并根据情况进行微调。因此有必要缩短反馈周期。
阶段4
最近几天,开始了新的实践,和几位朋友一起,互相监督,进行每日的计划和复盘。效果如何,等过段日子,咱们再来总结。
那么此时,回过头来再一想,其实这些理论,在年初学习的如何制定计划的课程上,都是讲过的。而我却在瞎折腾了几个月之后,才对它有了深入的理解。这就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呀!
想起几年前在知乎上很多人讨论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知道了这么多道理,还是过不了这一生?
答案居然如此清晰:因为,这些道理你只是听来的,并没有实践经历。
以上说了这么多,好像只是在说计划、复盘,并没有提到计划的具体内容。其实我自己也在不断摸索、试错、微调。但是大的方向是不变的:让自己处于持续成长中,不落后于时代,不会被轻易替代和淘汰掉。
至于具体内容,每个人都应该站在这个大方向上去思考,为自己做计划。
每日计划和复盘行动,邀你一起
另外,关于最近开始的每日计划和复盘行动,如果有伙伴感兴趣加入,一起监督,共同成长的话,欢迎在后台留下你的微信号,或者直接微信我。
有兴趣也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cyn_notes
Cynthia晶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