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冯唐的《成事》一书,结合近阶段从总局一直延伸到分局的“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工作,深度思考,写下自己的体会。
断断续续地分管纳税服务工作多年,印象中“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工作已经持续进行了很多年,以前是雷声不大,雨点也不大,仅仅只是领导开会喊两嗓子,基层局发一发短信,湖南省的排名不前不后,也就稀里糊涂地过去了。
近三年,这项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省局的排名却越来越靠后,一把手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专题会议上的气氛也越来越凝重。尤其是今年,评价标准增加了一栏“非常满意”,本来“满意”二字很难出口,加上“非常”,更是要命。省局确定了必须进入全国前18名,市局必须进前14名的目标。如何确保这个目标的实现,省市局都有了一系列举措。
首先是省局一把手高度重视,亲自挂帅,逢会必讲,做到从上至下思想上高度统一。第二,单独对满意度工作拟定了考核指标和办法,细致而明晰,具体标准化,从上至下有一个操作指南。第三,奖惩措施到位,尤其是惩罚。对总局排名240名以后或省局排名80名以后的县市区局,对本单位满意度排名最后的税务分局(所)所有人员以及联点局领导,全年每月扣发500元绩效考核奖金;排名在全省最后10名的税务分局(所),分局(所)长免职。这是前所未有的大力度。第四,市局相应召开推进会后,主管副局长带队深入每个局调度,收集各局的可借鉴的办法,并要求非常时期使用非常手段。这种高压态势之下,每个局都开始全面开花,打一场攻坚战。
《成事》中讲到求落实,就是少讲大道理,少戴大帽子,层层追问清楚: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分解为几个层级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资源?潜在的最大困难有哪些?
纳税人满意度问题实际上是征纳关系的问题,记得上大学时第一堂专业课上,老师说过“拔最多之鹅毛,闻最小之鹅叫是政府征税的最大目标,也是一对最难调和的矛盾。”服务型政府将执法的职责凌驾于到服务之上,作为体制内的公务员,无法评说对和错,只能服从和落实。
满意度事关全局,没有任何一个人,没有任何一个部门能够置身事外。也许纳税人对路上遇到一个穿着税务制服的工作人员的粗浅印象、也许道听途说一个有关办税的故事都决定了评价的等次。如何提升满意度,个人认为应该从长远规划和短期规划两个方面入手。
长远规划,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得从立法原则、办税流程、人员素质等方面一一排查,查漏补缺,真实反映纳税人不满意的方面,切实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区局去年创办的涉税志愿者协会,今年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星服联”平台,都是根本性解决人手不足、反馈不及时、互动不到位问题的非常好的举措,希望在满意度调查中发挥最大效力。
短期规划,实际上是下一剂猛药,就是实干加巧干。临门一脚,用什么踢法,非常关键。打感情牌,主动对接,拉近距离,博取好感甚至同情,都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但做任何事都只能是三分靠打拼,七分天注定,也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作为分管领导,问心无愧是我的最高追求。上帝、菩萨都显灵吧,眷顾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麓谷分局。哈哈!这是最后的绝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