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不更新了,学习还是要继续的,只是在群里分享,在朋友圈随手转发,这些都是碎片化的,只有记录下来心里才不发慌。
还是来说阅读。不过,这次要又单说说识字。原来认识不够的时候,不觉得这是一个什么问题,但是问的人多了,反倒让我更加关注了。
先说陈小冠近期的一个明显变化吧,发现他在写阅读记录卡里面的词组和句子的时候,不想原来一样憋吃半天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了。
我留心观察了一番,发现他是先写句子,再返回来写词组,也就是说词组是从他造的句子里面提取出来的。
这就很有趣了。按说句子要写的字比词组要多的多啊?为啥呢?这个过程可是孩子自发形成的。
想得多了,我突然理解了:学习四五快读的时候,总是词组记得最快,然后是句子,最后才是单字;课本学习也是先组词,再读课文,最后是写单字。
由此,我总结出:先组词再造句再单字。
心里有了想法,看书听课的时候总是聚焦在佐证这个观点。
比如,韩兴娥老师在她的书《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里,明确提到看拼音写词语的题是最有效的,一二年级应该只考或者多考此类题;浦老师在他的课《平说语文》里,说到家默一定要以词组为单位进行,而不是听写单字;还见过一个台湾小朋友朗读语文课本的视频,里面的书在最下面提取出来的不是单字而是词组。
上次在群里语音分享的时候,有个朋友就问到,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自己读书?我当时只想到一个示范,就是要把课本的单字放到课文的里面去,读一读,示范给孩子看,单字组成了课文,让孩子明白认识了单字就可以读长句子了。
现在想来,前面应该还有一个认字的过程,就是上面分析的先词组再句子最后再拽出单字,让孩子明白,句子里面的字是需要一个个认的。
如果再往前推推,应该是阅读听音,熟悉,背诵,然后指读,对应,认词组,再到字。
想来在学前,没有很好的认知,上了一年级还跳了拼音的坑,现在才研究总结一番,还是孩子自己带给自己的反思。
推荐识字书籍,从学前到小学,带你出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