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总可以休息了吧。”前半个月的连续工作,都快忘了还有周末这回事呢,心中的小美好还是要有的,生活不就是靠这“绚丽的肥皂泡”撑起来的嘛。
“噗”下一秒立马就破了,这也是生活,总是给人当头棒喝,然后直接告诉你:“醒醒吧,你还活着,不要做梦了,先把事儿干完。”
这不公司一个通知下来:临近春节业务高峰,全公司三线职能员工支援业务一线。“完了,周末又泡汤啦”,不过好歹也是在外混过职场的,“得,加班就加班吧,反正习惯啦”,一看分工明细,“哪个家伙这么优待我,你能给我点安生日子过吗?居然安排在周日,那周六干嘛?”,下一个纠结的事“那我该不该回家呢?”
后来还是留在了市区,“一番压迫,已成自然,突然得闲,却无事可做呐”,“老是围着石磨转圈虽说饿不死但也是挺危险的”。不过,最终还是去了公司,蹭个公司的暖和环境,计划一下下周的工作安排,“权当是坐在咖啡馆里了,打包一杯楼下的luckin coffee,齐活”。
闲来无事的时候,我愿意看些散文,因为它情节独立,篇幅精简,通俗易懂,但不影响人物情感表述,情节发展脉络的展现,“看这样的文章,主要是轻松方便,你不用通读全文,想想也是不错的”,一篇篇短文中不乏有些可以看到字里行间映射到自己现状的东西,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声入人心,以字寓情”,对于这些文字的作者存有敬仰之意,他们能够用如此文笔写出自己的日常,平凡而不简单,让人物抒发出细腻的情感,“人的生活就是一本故事书,待有人来读懂”,可能自己不擅长写作吧,通常是思绪万千,可落笔总是寥寥几句,无法表达出各种滋味,这也是有依据呐,写作技巧中不常常提到,文章要主题明确,思路清晰,前后连贯,“好吧,貌似我一条也没做到,想到什么就写点什么”,因为有时你猜不到写这些字儿的人当时是在做什么的,譬如我,在写这些字儿的时候是在周六的一个加班的早晨,一个人在40来平米的办公室吹着空调,左手拿着吃剩下的半根油条,右手就在写这些,你能想象到吗?
旁边的手机里不停地有信息跳出提醒,有朋友的,有领导的,有私人的,有工作的,“管他的,就是不理,就是不回”,这状态不说也是有点痛快的,未尝不是放松呢!前面说了,写东西嘛本来就是形散意不散就好,只是有时要变成文章,那就要把思路理一理,凑个字数,“不错,还能写不少”。我的桌上除去办公的以外总有几本“闲”书,这还真不是装那啥,确实也是自己的爱好之一,可能静下来的时候就愿意拿起书来翻看几页,一年里也有那么两三个月中我的银行账单中最大的一笔支出可能就是网购书籍了,“有些还当真没看完”,“当然了,这也得赶上某电商平台的打折促销,否则多亏啊,想想也是心疼,一分也是钱呢,然后安慰自己这是为了提升自己,然而我居然信以为真了”。
“书写承载着前人知识的传承”,我希望我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记录自己,面对真实的自己,直面自己的人生,并最终有所收获、成长,如果你能写下只言片语,或者正在书写人生篇章的时候能够回想起过去、现在的经历和感受,清晰我们所经历的,我们所承受的,和我们所改变的,这正是书写需要教会我们的“表达自己”。
“叮”原来是一位老友的微信,“你小子什么放假啊?”
我暂时放下了笔,回复了一句:“你可以幸福一下了,我还要加班,直接干到农历二九,你等不等?”
“等”然后一个表情笑脸,紧接着进入老友间的闲扯模式……
原创“日常物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