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说,我自己一个初二的学生抑郁了,正在接受心理治疗。这个消息让我想到了关于小学生、初中生自杀,初中生、高中生犯罪等等那些骇人听闻的新闻报导。
我们不禁会问,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5400468/f5ca42839ef2a70d.png)
我们目前的生活质量同过去几十年相比,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优越,可越来越多的孩子却出现了心理问题。抑郁症、孤僻症、自闭症非常常见,跳楼、百草枯、割腕这些对生命毫不负责的行为越来越多,更多的青少年犯罪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前些天,在网上很偶然地浏览到了一位新加坡幼儿园老师的谈话。她说: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会给孩子们看违法者被鞭刑的场景,有些孩子被吓哭,但我们觉得让他们提前感受惩罚,比让他们成年后因犯罪经历刑罚要好,因为那些刑罚可能是他们大半生的代价。
![](https://img.haomeiwen.com/i5400468/f65e6193b5b7f0ee.jpg)
我去了解了新加坡鞭刑的相关内容:
鞭刑所用的一般是皮鞭或藤鞭,实施鞭刑前的藤鞭要在清水中浸泡一夜,以此来增加其柔韧性。执行鞭刑的狱警一般都是身材高大、体型魁梧的狱警,有的甚至是搏击或武术高手,都受过专业的训练。
行刑前,狱警会用消毒剂擦拭皮鞭或藤鞭,然后将犯人脱光衣服绑在行刑架上,用专门的工具来护住犯人的腰部和大腿,只露出屁股。行刑时,狱警要用尽全身力气,提紧刑鞭抡圆胳膊,以脚为支点画半个圈,重重出手。第一鞭打下去就要皮开肉绽,第二鞭打下去除了头发整个身体都会受到炼狱般的煎熬,第三鞭打下去下半身的烂肉已经血肉模糊,血水和汗水会流满犯人的下半身。
有意思的是,实施鞭刑时还会有医护人员在场,当医生觉得犯人再受下一鞭就会非死即残时,才会制止鞭刑。鞭刑会让犯人的身体和灵魂都受到惩罚,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过去几十年,犯人的身体和心灵也会留下惨重的伤疤和沉痛的记忆。
![](https://img.haomeiwen.com/i5400468/b9a4f24a2be95915.jpg)
关于鞭刑的这些影像,不也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的言语方面的告诫和行为上的责罚么?但目前我们大多数的家庭,都不愿孩子留下不美好的心理体验。
因父母的几句责骂喝农药自杀,因学习成绩一直优越被同学超越后杀人害命的例子并不在少数,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大多十分舒适,家长从未对孩子进行责骂,更多的是宠溺。
大多数家长所坚持的育儿观是让孩子在“爱”中成长。有些父母甚至在发现孩子存在认知上的错误时也不舍得说,家里的老人也大多会护着孩子,以孩子还小为理由为孩子开脱。
![](https://img.haomeiwen.com/i5400468/266f6e3211237323.jpg)
我从不否认要让孩子在“爱”的佑护下成长,但我想家长给孩子的这份“爱”一定要有度。孩子的认知始终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成年以前他们的心理都不够成熟。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衡量好何时要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鼓励,何时要对他们的行为和观念提出警戒。
家庭无疑是每个孩子成长的避风港,在这温暖的港湾中,很多孩子在家长的夸赞下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个体。长此以往,孩子们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没有人能否认他们的优秀,也没有谁可以对他们的行为提出质疑。从而他们的心理也会越来越脆弱,经受不了过多的打击。
![](https://img.haomeiwen.com/i5400468/87b568d53b3d3708.jpg)
其实,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惩罚也是给孩子的一种保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女士曾说过:家长对孩子真正的大爱、富有智慧的爱一定包含着更多更完整的内容。如果我们认为不让孩子遭受痛苦和畏惧就是给他们最好的爱,这样的爱对孩子们长远的成长只会是百害而无一利。
放开保护孩子们的手,让他们感受各种“鞭刑”的痛感,在言语上对他们进行告诫,在行为上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制止和纠正,自己的孩子自己来“责骂”,反而可以让他们免受许多社会的“毒打”。
如果爱孩子,就让孩子们多接受各种“鞭刑”吧,让他们的心灵不再像玻璃一样易碎,帮助他们成就百毒不侵的心理,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大风大浪中勇往直前,茁壮成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5400468/bf3de4c4c5aa374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