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身
孔子在《礼记·中庸》中讲:“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简而言之,好学、力行、知耻,就是人们修身的三要素。
好学是乐知,普通人都可以随性而为。力行是践行,努努力就可以做得到。知耻就难了,反省反思,知错就改,需要行动,更要境界。孔子总结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修身一定要重境界,才能“达德”,具有智、仁、勇的品行。
2、清欢
三年前,我喜欢于丹的一本书《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沉思,我有了一种新的观点:清欢有味。清爽、平淡、朴实的生活,才有滋有味,才安然悠长,才回味无限,才让人念想。
一味地单纯地别有用心地追求轰轰烈烈、风风光光的仕途和生活,到头来身陷囹圄,亿万人责骂唾弃,生活无光,人生无味,意义何在。有一份中意的事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两个小钱,几个小菜,清茶一杯,淡然也有味,平凡也充实。去奢望,享清欢,人间事,滋味长。
3、知止
人生有欲,贵在知止,知止而行远。《道德经》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其道理不言而喻, 凡事适可而止的人比较不会招致危险。一代名臣曾国藩说:“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劝诫为官做人,在利欲面前知道止步,方能行稳致远。
“知止”之妙,存乎一心。所谓“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要时刻保持有畏之心,有戒之言,有止之行,从小处细处着手,慎独、慎微,勿因“小节”而累“大德”。 “欲无止也,其心堪制”。愿常思之、念之,善“养吾浩然之气”,去邪趋正,建功立业,人生路上走得长长远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