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问题:
11岁女孩四年级,从幼儿园开始就一直被老师告状上课讲话、不认真听讲,上学以后作业是想尽办法能不做就不做。怎么做才能让她有做作业的动力?
摸鱼儿老师关于孩子上课不听讲上课讲话,做作业没有动力的回答摸鱼儿老师回答:
你想了解怎么做,你得先了解孩子这个行为的原因是什么?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被老师告状上课讲话不认真听讲,你学了儿童心理应该知道,现在的幼儿教育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多数老师不懂儿童心理,那么你应该可以分辨这不是孩子的问题,哪个幼儿在幼儿园里上课时没有讲过话?哪个幼儿可以做到认真听讲?真的可以做到的孩子,那就不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进程了,说白了听话的孩子才是出问题的孩子。
幼儿园时期3-6岁你学过儿童心理应该知道这是主动对内疚的时期,如果一个孩子的主动性被遏制,那么他就会产生内疚的情绪,内疚自己做不到,做不好,那么这么多年,她怎么做的好呢?你说“从幼儿园开始”,我推测你们家庭的教育有在强化孩子这一点,强化她“是一个不乖的孩子”。
强化是如何产生的呢?我说:你现在不要去幻想一头大象,不要幻想一头大象,不要幻想一头大象,不要幻想一头大象。。。你想到的是什么?估计你满脑子都是大象吧~
然后你们教育孩子是否也是这样的?上课不要说话,不要这样,不要那样。。。那么孩子的潜意识接收到的信息是什么呢?上课不要说话,她接收到的信息就是:上课说话。。因为潜意识接收不到“NO”的信息,除掉“不”,其它信息潜意识全部照收,这就是强化的后果。
所以对于这样的问题,你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你怎么做比较好,但是她在幼儿园年龄段就被强化了,那么她会储存被强化的信息,可能会内化为她现在的习惯反应,也就是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等你不任何的这些行为,这多数是被强化出来的,所以你会发现她一直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从小到大没有榜样可以让她感受到:应该怎么做!注意,是感受到,而不是表面的语言和肢体行为上的教育,只有感受才能让孩子真正内化。
比如她现在是潜伏期了,也是勤奋对自卑的时期,你们的教育让她感受到勤奋学习的快乐?还是让她感受到学习上的自卑呢?你可以想想你们的教育让孩子感受到的是什么。如果你让她感受到的是学习的压力,那么她就会觉得学习是有压力的,不管学校给不给压力,真正的压力只有父母才能给得了孩子,父母才是“给孩子制造内在核心部分”的人。
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父母对她的认同,这种认同不是你表面的语言表扬表扬就可以了,你们学习了第二讲里面的“互为主体性语言”应该知道如何让孩子感受到你们对她的认可,是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认可,而不是表面说几句就算你认可她了,如果父母假装认可,心里不认可,孩子同样接收不到“被认可”的信息。
建议:
1.父母首先看到自己身上对孩子做得一些不足的地方,和一些教育上的失误,理解孩子问题与自己问题之间的关联性;
2.如果确实有强化孩子负面行为的问题,那么接下来不再强化孩子的负面行为,直接正面的告诉孩子怎么做,刚开始孩子可能会不适应,因为被你们强化了很多年,你们突然的转变可能会导致孩子不适应、反弹或退行,你们要做好这个心理准备。然后正面的告诉孩子怎么做,刚开始孩子可能会迷茫,不知道怎么做,你们可以亲自示范、讲解,可以给孩子讲讲你们小时候上学的故事。和孩子聊聊上课为何不听讲,为何不愿意做作业的问题等等,要非常深入和细致的聊,沟通的时候家长不带评判、不带目的性、不期待结果,可以尝试像一位咨询师深挖来访者心里问题一样,去深入了解孩子为何不愿意做作业的原因,让孩子把不愿意做作业的感受说出来,说感受,不是头脑谈话。沟通的时候要自然,不要一上来就谈感受,父母要顺着孩子的状态去和孩子沟通,而不是用话题来达到目的;
3.我不知道你们是否经常催孩子做作业,如果有,请停止催促,而是让孩子自己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比如不做作业会被学校老师批评,让孩子去承受这个后果。如果老师找到家长,那么家长可以和老师沟通,让老师理解你们家长也非常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发现这样孩子就没有了自己的主动性,不知道不做作业的后果是怎样的,为了让孩子发展的更好,也为了配合学校老师的工作,请老师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孩子尝试自己行为的后果(可以跟老师沟通接收老师批评孩子),如果老师不来找你们,你们也不要主动去找老师。这个做法需要一些时间的积累,比如三个月,比如半年,让孩子一次次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后果,她自然会知道该怎么做,但是前提是家长在家里不催促孩子,只是正面的帮助、引导孩子,减少负面的强化,刚开始孩子可能会反弹或退行,可能真的不做作业直接睡觉,那么家长做好心理准备,不做就不做,我了解过这个方法刚开始很多家长用的时候,孩子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 比如第一个晚上会害怕睡不着,因为没做作业,有的家长一看孩子睡不着马上来劲,顺势教育孩子,其实不要这样做,一教育,之前的工作就白做了。
这个做法就是要让孩子自己感受到”这是我的事“,而父母一教育就变成了”这是爸妈的事“。
所以父母只做三件事:
1.正面的引导、支持孩子;
2.接收孩子不被认可的部分,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
3.给孩子“为自己的决定承担后果”的机会。
以后孩子就会慢慢的感受到什么是自己的事情,什么是父母的事情,当没有人为孩子承担后果的时候,孩子自然会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她就会慢慢开始自觉起来。
以上分析与建议仅针对你提供的文字信息,仅供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