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家庭如果不是丁克,那么就必然会面对父母和孩子的问题。即使丁克家庭,也逃不开,因为他们还得面对原生家庭的父母和自己这个“孩子”的问题。所谓天伦亲情,其实就是一轮一轮的父母和孩子的情感纠葛。听人聊天,说到家长里短,也就无非是这些。
爷爷奶奶辈对儿子儿媳的念叨:
昨天又出去打牌了,两三点不回家,钱存不下,身体也搞坏。
花钱没个算计,挣钱没个计划,整天挣一个用一个,碰到事情怎么弄哦。
动不动就在外面吃饭,钱也花了,身体也吃坏了,咋就不爱在家做着吃呢?还是懒。
自己空闲了就知道玩手机,也不知道好好教育孩子,孩子要啥买啥,一点没养成好习惯。
儿子儿媳辈的念叨:
公公婆婆整天啥都看不顺眼,一天就唠唠叨叨。
孩子学习不自觉,学习和生活习惯怎么怎么不好。
食物链最低端的孩子们:
要么默默顺从,要么出言顶撞,要么过激反抗。
能成为嘴里长短的大多是父母孩子相处会偶有龃龉,或内心里彼此看不上,或足够爱却不会表达爱而造成矛盾的。
《安娜》里说:“幸福的家庭每每相似,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其实,探究一下和谐的家庭关系也是每每相似的。最起码家庭成员得有宽容的品质,能够容人之短,赞人之长,求同存异。得有爱却不恃爱行凶的相处智慧,给每个家庭成员足够的尊重。
说很容易做很难,宽容、爱与尊重,放到无关紧要的旁人身上,我们还比较容易给予。而放到家人身上,却反而难以做到。因为家人的一举一动都在牵挂着自己的心。你希望他一切都好,你迫切想改变他的一切“不合理”,你关心他。你会因为“为他好”而忘记基本的人与人相处之道。
而父母和孩子又是最容易产生摩擦和矛盾的一组关系人。因为二者先天就具有差异,而这具有的差异是时间和环境赐予的,非人力可改变。父母和孩子是生活在两个时段的人,不同的时空会产生不同的意识形态。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如果用自己看待和处理事情的方式去强行要求对方理解并接受,这本来就是困难重重,矛盾多多的事。幸福的家庭里,家人的相处为何具有宽容的品质?这个宽容其实就是相互的理解。虽然理念不合,但不可强求对方按自己的方式来,这样就比较容易融洽相处。
家是港湾,身心疲惫时最想归去的地方,所以,家人们都要努力让家成为温暖温馨的所在。而不能让某些成员过家门却怯入,成为焦心烦躁的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