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年明月的笔下,朱棣是一个伟大的帝王。我觉得是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他的霸业
在他的造反之路上多次死里逃生,兵败如山倒的时候,两次刮起奇怪的大风,扭转了败局。他是出生在战场上的,幼年时期跟着开国将领学习兵法,随军征战,积累了大量打战经验,成年独自带兵立下赫赫战功,造反的时候又偏偏敌方朝上武将青黄不接,以当时兵力的悬殊,稍微来个脑袋清楚的,造反也不一定能成功。到这里,我认为是天时。
地利:朱棣称帝后有个非凡的举措——迁都,并且是把整个政府所有人+亲属都迁走,当时所有人都反对,朱棣铁腕一挥,不同意就杀。何等的霸气,从回顾历史看朱棣迁都是对的,有效抵御了外族。当年明月的评价是:如果不迁都,可能难逃南宋的命运。对于这种铁腕铮铮,我一向很佩服,但是他是如何判断迁都的正确性呢?作者没有给出答案,我也想不出来,这可能就是一个天生帝王的直觉吧。
朱棣的又一个壮举就是:航海,老天安排了郑和来协助他,虽然郑和在第七次远航中没能归来,但是几次的远航已经将明朝的强大介绍给了世界,造成了万朝来贺的盛景。而且这个人感觉就像老天爷专门为朱棣准备的。他刚好是个穆斯林(那时候的穆斯林可不多),航海去麦加朝圣是他的终身梦想;而他的父亲刚好有到麦加朝圣的亲身经历(从云南到沙特的麦加,还能平安归来),郑和从小就学习了大量的航海知识;又刚好郑和因为战乱成为了战俘,万千战俘中,被朱棣选中,收到身边,练就一身的功夫和作战经验,并成为朱棣的亲信;最终领命下西洋。
航海有郑和,编书有谢缙,这便是人和吧!
我相信每个人的成功都有他的道理。
ps: 明朝造船技术相当高,郑和下西洋的主船叫“宝船“,已经相当于我们现在航空母舰的规模,而到清朝时的对外海战居然输得那么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可怕,需谨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