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够好,感到自卑。我们通常都会认为,克服自卑的方法是让自己变得更好。但是,还有另外的一种声音——克服自卑的方法不是「变得更好」,而是换一个评价坐标系。比如一个天生嗓音低沉的女孩,因为被嘲笑是「公鸭嗓」「老烟枪」而自卑,但后来发现,自己在合唱团中竟然是难得的「女低音」。她便从此不再对自己的声音感到羞愧。休斯顿大学的教授布芮尼‧布朗也在《超越自卑》一书中,提到了减缓自卑感的类似方法——培养「大局意识」,即看到个人经历和更大的社会体系之间的联系。「因为自卑就像相机的变焦镜头,当我们感到自卑时,镜头就会缩小,我们只能看到自己的缺陷、孤独和挣扎。当镜头放大时,我们就会看到许多困境相同的人,而不是在想:只有我是这样」。
很多时候,我们会被一些社会规则框住,比如长盛不衰的减肥话题,很多女孩都在追求“白幼瘦”。但是有了足够体验之后,很多人会发现,身体好用往往比美更重要,美从来都不是唯一的坐标,除了美之外,还有很多坐标体系等着我们去探索,比如以下:
这款 这款 这款而非这款
另外,总是感到自卑可能是因为太自大了。精神分析有一个观察视角,当一个人的 A 特质非常突出的时候,反而说明 -A 也很强烈。比如当一个人极度回避亲密,说明 ta 内心对亲密有很强的渴望。同理,当一个人非常容易自卑的时候,反而说明 ta 内在可能是「自大」的。怎么理解呢?自卑可能是觉得「我在 xx 方面不够好」,那背后的潜台词可能是「我在 xx 方面应该很好才对」。如果没有「本应该很好」的期待,就不会因为「不够好」而失落了。而「应该很好」就是某种程度上的自大。自卑本来是让人觉得不舒服的、羞耻的感受,这么一解释是不是忽然觉得没啥大不了,还挺有意思,「哎呦,我确实是有点自大哦,不然怎么那么容易自卑呢,哈哈哈」。
自卑本身还是一种评判,并非「我不够好」才是糟糕的,哪怕好的评判长期对人也可能是有害的。需要对自己不断做出评价, 并确保这种评价是好的才行,还是内在不够稳定的表现。其实「我」就是「我」呀,哪有什么好坏之分,所以之前会有「成熟的人 ego 都很小」这样的说法。当然,我们内在心理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这种动荡时期,一会觉得我太糟糕了,一会又觉得我真是棒。没关系,对于这种内在的声音,接纳它,理解它,把它当作一种发展阶段的正常心理感受,但不要真的相信它,哪怕它一个劲儿地在夸你。
所以,感到自卑时,可以给自己画一个「坐标轴」。比如面临一个比赛,觉得自己的表现很差,一定会垫底。这时候可以给自己画一个横着的线段,最左边是 0 分,最右边是 100 分。然后我们可以来完善这个轴线。首先先画出自己的位置,比如我认为自己在 20 分的位置。然后我会开始问自己,你觉得有谁的表现比自己更差吗?更应该垫底?他应该打多少分?我脑海里可能会想到一些人,认为这个人在各个方面表现都比我差,态度也没我好,我觉得这些人可能更值得 20 分。这么对照看来,自己怎么的也应该是50分左右。然后我会继续问自己,有没有可能有一些人就是来摸鱼的,他根本就不重视这个比赛,或者太忙到现在还没有时间准备?感觉是有可能的,这些人估计只能打 0 分或者 10 分,那些表现差的人虽然差但是也能有 40 分,那么我自己可能有 60 分。后面我会从另一个方向继续问自己,你觉得自己表现很差可能是一种灾难化想象,能不能尝试找找自己表现好的部分?这时候我可能会发现自己虽然有说错话,但是大家对我有一些不错的评价,并且自己的态度一直都是积极认真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好像自己也没有那么差,可以给自己打分到 75 分。这时候再回来审视自己「一定会垫底」的信念,会觉得75分的人垫底的概率真的很低,这时候我的自卑感,那些担心和焦虑的感受也所剩无几了。75% 优秀的人也是很优秀的啊~至于那些老天赏饭人家还很努力的人,咱就不跟他比。好的,就这样!
——根据《简单心理》相关文章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