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世家》是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萧华荣教授。
“簪缨”是两样东西的合称。
“簪”是发簪,就是古人用来固定发髻和帽子的那根长针。
“缨”是帽带,就是系在下巴上把帽子固定住的那根带子。
“簪缨”一般是达官贵人佩戴的,“簪缨世家”就是世代为官的人家。
这是哪户人家呢?
副标题给了答案:“六朝琅邪王氏家传”。
这里又要解释一下了,“六朝”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长江以南先后出现的六个政权,分别是孙权建立的吴国、司马睿建立的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琅邪又是哪里呢?
位于今天的山东临沂附近。
琅邪王氏就是当地一户姓王的人家,这户人家可不得了,出过许多名人。
东晋的宰相王导、大书法家王羲之,都是琅邪王氏的成员。
王家和另一户姓谢的人家合称“王谢”,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两句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里的“王谢”就是贵族的代名词。
但是王谢两家又有不同。
谢家更看重文采风流,而王家更看重权力功名。
琅邪王氏走上权力巅峰,是在东晋初年的王敦、王导兄弟掌权期间。
当时有一句民谣:“王与马共天下”,意思是王家与皇帝所属的司马家族分享天下。
王敦后来还曾起兵造反,在这么凶险的环境中,琅邪王氏却安然无恙,没有受到追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
琅邪王氏的家史固然很传奇,但俗话说:“形势比人强。”
这个家族能成就辉煌,也和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有关。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走过了一个从士族政治到门阀政治,再到重建皇权政治的历史过程。
琅邪王氏的兴衰,其实是这个历史过程的缩影。
第一,琅邪王氏崛起的背后是士族政治的出现。
王祥树立了以儒家的孝道为核心的道德声望,同时为子孙留下了“与时推迁,平流进取”的家风,这使得琅邪王氏得以跻身士族的行列。
第二,琅邪王氏走上权力巅峰,则与门阀政治的产生有关。
王导和王敦共同塑造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推动了门阀政治的形成。
王敦的两次叛乱一胜一败,则反映了门阀政治的特征:皇帝处于门阀的控制之下,同时门阀之间又追求势力的平衡,反对任何一家独揽大权。
第三,琅邪王氏后来逐渐衰落,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皇权政治的回归。
出身贫寒的刘裕建立了刘宋王朝,凭借手中的军权打击士族门阀,门阀政治就此结束。
王僧达和王僧虔截然相反的命运,说明琅邪王氏在皇权面前只能俯首帖耳,这个政治家族就此衰落下去,到了隋朝彻底消亡。
皇权政治终究是中国历史的常态,琅邪王氏的辉煌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