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
簪缨世家|王与马共天下

簪缨世家|王与马共天下

作者: 麦麦麦麸 | 来源:发表于2021-09-05 23:57 被阅读0次

《簪缨世家》是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萧华荣教授。

“簪缨”是两样东西的合称。

“簪”是发簪,就是古人用来固定发髻和帽子的那根长针。

“缨”是帽带,就是系在下巴上把帽子固定住的那根带子。

“簪缨”一般是达官贵人佩戴的,“簪缨世家”就是世代为官的人家。

这是哪户人家呢?

副标题给了答案:“六朝琅邪王氏家传”。

这里又要解释一下了,“六朝”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长江以南先后出现的六个政权,分别是孙权建立的吴国、司马睿建立的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琅邪又是哪里呢?

位于今天的山东临沂附近。

琅邪王氏就是当地一户姓王的人家,这户人家可不得了,出过许多名人。

东晋的宰相王导、大书法家王羲之,都是琅邪王氏的成员。

王家和另一户姓谢的人家合称“王谢”,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两句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里的“王谢”就是贵族的代名词。

但是王谢两家又有不同。

谢家更看重文采风流,而王家更看重权力功名。

琅邪王氏走上权力巅峰,是在东晋初年的王敦、王导兄弟掌权期间。

当时有一句民谣:“王与马共天下”,意思是王家与皇帝所属的司马家族分享天下。

王敦后来还曾起兵造反,在这么凶险的环境中,琅邪王氏却安然无恙,没有受到追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

琅邪王氏的家史固然很传奇,但俗话说:“形势比人强。”

这个家族能成就辉煌,也和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有关。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走过了一个从士族政治到门阀政治,再到重建皇权政治的历史过程。

琅邪王氏的兴衰,其实是这个历史过程的缩影。

第一,琅邪王氏崛起的背后是士族政治的出现。

王祥树立了以儒家的孝道为核心的道德声望,同时为子孙留下了“与时推迁,平流进取”的家风,这使得琅邪王氏得以跻身士族的行列。

第二,琅邪王氏走上权力巅峰,则与门阀政治的产生有关。

王导和王敦共同塑造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推动了门阀政治的形成。

王敦的两次叛乱一胜一败,则反映了门阀政治的特征:皇帝处于门阀的控制之下,同时门阀之间又追求势力的平衡,反对任何一家独揽大权。

第三,琅邪王氏后来逐渐衰落,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皇权政治的回归。

出身贫寒的刘裕建立了刘宋王朝,凭借手中的军权打击士族门阀,门阀政治就此结束。

王僧达和王僧虔截然相反的命运,说明琅邪王氏在皇权面前只能俯首帖耳,这个政治家族就此衰落下去,到了隋朝彻底消亡。

皇权政治终究是中国历史的常态,琅邪王氏的辉煌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

相关文章

  • 簪缨世家|王与马共天下

    《簪缨世家》是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萧华荣教授。 “簪缨”是两样东西的合称。 “簪”是发簪,就是古人用来固定发髻...

  • 王与马共天下

    “王与马共天下”,这里面的王指的就是王氏家族,以王导为首。在司马睿的朝廷中,有75%以上的都是王氏家族的人。可叫王...

  • 王与马,共天下

    王与马,共天下 王导策划的场景是:司马睿刚到建康,王导在顾荣等人刚好在场的时候,特意表现出对司马睿毕恭毕敬、俯首听...

  • 王与马共天下

    今天是阳光明媚的一天,远处传来了敲锣打鼓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呢?走进一看,原来是司马睿的军队来了,走在前面...

  • 王与马,共天下

    民间用一个俗语形象地形容这一幕:王与马,共天下。这句俗语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当时王家的权势。 东晋初期,司马睿完全信任...

  • 王与马,共天下

    三家归晋,武帝司马炎认为万年太平开启,于是乎,松驰武备,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统治者们,骄奢淫逸,空谈论道。 没想到...

  • 门阀士族的兴起和衰落(三):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王朝时期,门阀士族及其统治达到顶盛,是以曾有了“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注:王与马,共天下,是指以东晋元帝司马...

  • (三)王与马共天下

    过江之后,司马睿并不是江左政权草创过程中须臾不可离的人物。恰逢那时将至三月上巳日(一般是认为农历三月初三),王导认...

  • 王马共天下

    刘聪攻下长安后,晋朝还有江南的半壁江山。晋愍帝在被俘前留下诏书,让镇守在建康的琅琊王司马睿继承皇位。另外,说一...

  • 历史纷繁南北朝(十一)刘宋王朝(2)

    桓玄登基称帝后,一时间一手遮天,世家大族本以为桓玄会为他们再次带来“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结果让他们失望不已,可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簪缨世家|王与马共天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os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