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省 第450天
今天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一个让我对自己大彻大悟的日子,值得纪念!
站在战争的角度今天,重新看待我们周围的几个人,才发现原来我老公的厉害在这里——一个成熟的,元帅级别的,具有战争思维,具备能够打赢战争能力的人,好好崇拜了他一下,终于找到了老公身上的优秀品质,值得崇拜的地方,老公特别高兴,我庆幸终于没有嫁错人——他原来老说自己有领导才能,我一直不认可,并且一直不屑一顾。
我看到, 正如邵鑫老师所讲的,子鱼所说的战争原理,他基本都做对了。
其次,发现了我其实是个不懂战争的宋襄公,从《子鱼论战》的理论看,我清晰的认识了自己——我也是一个不懂完整的宋襄公式的人物。给老公分享后,老公也给我很高的评价——我发现你学了几天古文观止,对人性人心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我真的对你刮目相看了。你虽然不聪明,但因为你一直不断的坚持学习几十年,现在你也像曾国藩一样大器晚成了!并且你老问我当年为什么看上你,今天我告诉你:你是傻的可爱,并且从不做坏事,家里条件又比我家好很多!
——我果然自己傻了这么多年!
——哈哈大笑,为自己的开悟,为夫妻之间得重新认可,也为自己傻的可爱,老公说我曾国藩似的大器晚成。
下面我来分享一下邵鑫老师的部分讲稿:
我们来看子鱼怎么说?他直接下一个结论,叫:“君未知战”,就是:“你根本不懂什么叫战争,战争是你去贩卖你同情心的吗?”;“隘而不列,天赞我也”,如果有阻碍的地方,敌人还没有形成阵型,这简直就是上天对我们的优待。
后面说:“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如果他们没有摆成阵,他们现在很危险,我们直接进军难道不行吗?“犹有惧焉?”,这句话什么意思?
就是说:“敌人如此强大,哪怕是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敌人没准备好,我们去攻击别人,现在都不一定打得过。你现在可倒好,你说自己明明是个弱者,还要给敌人找借口,说一定要等他准备好了之后再跟他打,才是正正经经地打”,子鱼说:“你(宋襄公)根本不懂什么叫战争”。
所以为什么后来,毛主席就说这个宋襄公是“蠢猪式的仁义道德”,我们来看在《论持久战》里面,这段话他怎么说的?
他说:“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懂得这一点,劣势而有准备的军队,就经常可以对敌人举行,出其不意的攻势,把看上去有优势的人打败。”
这句话是一个真正的军事思想,也就是说在战场上,有的军队看起来暂时占有优势,有的军队看起来可能武器落后一些,或者说士兵实力没有那么强,人没有那么多,看上去暂时劣势一些,但是我们一直有句话叫作:“胜败乃兵家常事”,也就是说你不管是什么样的军队,都是有打赢的可能。为什么?
就是因为看上去再优势的军队,也会有它没准备好的时候;看上去再弱的军队,也会有自己准备好可以攻击敌人的时机,无非就是我们怎么样让自己准备得更好,用我们自己的准备去攻打敌人的不备,这就是我们获胜的方式。包括这篇文章——《论持久战》,大家知道是讲中国当年的抗日战争,应该如何打败日本的。
那很明显,宋国和楚国这两个国家的实力,谁是那个优势方,人家楚国是优势方,子鱼直接说了:“彼众我寡”,宋国是一个弱势方,就你正正经经跟人打,你根本打不过别人,如果你想跟别人打架,只有一个情况,就是趁别人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有可能打赢。
你(宋襄公)现在告诉我说:“我一定要等到他准备好了,再跟他打。”所以子鱼直接说:“你根本不懂什么叫战斗”,这不是战斗。
接着后面,子鱼就否定宋襄公一些很幼稚的说法,他说:“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他说现在我们面对的不管是什么人,脑袋上有几根毛,什么颜色的毛,人家上了战场就是来要你命的,都是我们的敌人,“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哪怕是个老年人,只要上了战场,你发现是敌人军队里的,你就要要他命,你不要他命,他就要你命,你还在这告诉我,毛发有没有两种颜色?有两种颜色的我不能打、不能抓”。
后面就有一个句子叫:“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也就是说,我们平时动员士兵的时候,我们怎么动员士兵的?我们是拼命唤醒他们杀敌的渴望,让他们知道在战场上就是一往无前!结果你在讲什么?你在讲有些人不能打,有些人不能抓,有些人不能杀,士兵还怎么作战?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就是你没有杀掉他。如果他受了伤,你就不能再打他了,那人家随便受点伤,你是不是就不要去作战了。
所以他说:“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如果你真的觉得人家受了伤,你就不能打了,那你干脆就别让他受伤了,光受了伤的人不能打吗?那你觉得受伤本身不疼吗?”
第二就是:“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如果你真的觉得同情别人,你就直接投降好了,你就不要去打架了,我们现在真正的纠结,我们国家的军队跟别人作战,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只有一个,叫‘打胜仗’。
如果你不以打胜仗为目的,你做所有的事情都是扯淡的。什么仁义之师,我要怎么着。你自己在自己的国家做仁义的事是可以的,但是你既然决定上战场,你就不要讲仁义。你对敌人的仁义,就是对我们军队的残忍。
那旁边的两个小门官不可怜吗?你自己的士兵们不可怜吗?你的大腿被人射伤了,你不可怜吗?敌人同情你吗?不同情。
为什么?很简单,因为战场就是这样的,战争就是个残酷的事情。真的仁义不要开战。当年你为什么要去打人家郑国?你明明可以不打,你为什么要去打郑国?你已经不仁义了。结果上了战场你开始讲仁义,这不是一个很搞笑的事情吗?”
所以子鱼把宋襄公骂得很惨:“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我们军队就是干什么?就是去打胜仗,我们用了‘金鼓’,就是去给大家提振士气的”,“鸣金收兵,击鼓进军”。
然后子鱼接着说:“不管前面是不是有阻碍,敌人是不是已经摆好了阵型,还是说他是不是没有准备好,只要在合适的时机,我们都应该激昂斗志,一往无前地去攻击敌人”。这就是子鱼对战争的论述,所以子鱼是真正懂战争的人,他明白战争是什么,战争是残忍的。
就是说如果你讲仁义,就没有发动战争这回事,既然战争已经必不可免地发动,就不要在战争残忍的过程中,再去假仁假义地提什么“仁义道德”。
所以子鱼对于宋襄公的一个终级评论,就是四个字,叫:“君未知战”,就是说宋襄公根本不懂战争是什么。
所以,我们这篇文章的主题叫作:“该出手时就出手”,有些时候,当然我们可以奉行我们自己的一些仁义道德,但是我们必须要分清楚场合,分清楚时机。
所以他子鱼直接下一个结论,叫:“君未知战”,就是:“你根本不懂什么叫战争,战争是你去贩卖你同情心的吗?”;“隘而不列,天赞我也”,如果有阻碍的地方,敌人还没有形成阵型,这简直就是上天对我们的优待。
后面说:“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如果他们没有摆成阵,他们现在很危险,我们直接进军难道不行吗?“犹有惧焉?”,这句话什么意思?
就是说:“敌人如此强大,哪怕是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敌人没准备好,我们去攻击别人,现在都不一定打得过。你现在可倒好,你说自己明明是个弱者,还要给敌人找借口,说一定要等他准备好了之后再跟他打,才是正正经经地打”,子鱼说:“你(宋襄公)根本不懂什么叫战争”。
所以为什么后来,毛主席就说这个宋襄公是“蠢猪式的仁义道德”,我们来看在《论持久战》里面,这段话他怎么说的?
他说:“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懂得这一点,劣势而有准备的军队,就经常可以对敌人举行,出其不意的攻势,把看上去有优势的人打败。”
这句话是一个真正的军事思想,也就是说在战场上,有的军队看起来暂时占有优势,有的军队看起来可能武器落后一些,或者说士兵实力没有那么强,人没有那么多,看上去暂时劣势一些,但是我们一直有句话叫作:“胜败乃兵家常事”,也就是说你不管是什么样的军队,都是有打赢的可能。为什么?
就是因为看上去再优势的军队,也会有它没准备好的时候;看上去再弱的军队,也会有自己准备好可以攻击敌人的时机,无非就是我们怎么样让自己准备得更好,用我们自己的准备去攻打敌人的不备,这就是我们获胜的方式。包括这篇文章——《论持久战》,大家知道是讲中国当年的抗日战争,应该如何打败日本的。
那很明显,宋国和楚国这两个国家的实力,谁是那个优势方,人家楚国是优势方,子鱼直接说了:“彼众我寡”,宋国是一个弱势方,就你正正经经跟人打,你根本打不过别人,如果你想跟别人打架,只有一个情况,就是趁别人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有可能打赢。
你(宋襄公)现在告诉我说:“我一定要等到他准备好了,再跟他打。”所以子鱼直接说:“你根本不懂什么叫战斗”,这不是战斗。
接着后面,子鱼就否定宋襄公一些很幼稚的说法,他说:“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他说现在我们面对的不管是什么人,脑袋上有几根毛,什么颜色的毛,人家上了战场就是来要你命的,都是我们的敌人,“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哪怕是个老年人,只要上了战场,你发现是敌人军队里的,你就要要他命,你不要他命,他就要你命,你还在这告诉我,毛发有没有两种颜色?有两种颜色的我不能打、不能抓”。
后面就有一个句子叫:“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也就是说,我们平时动员士兵的时候,我们怎么动员士兵的?我们是拼命唤醒他们杀敌的渴望,让他们知道在战场上就是一往无前!结果你在讲什么?你在讲有些人不能打,有些人不能抓,有些人不能杀,士兵还怎么作战?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就是你没有杀掉他。如果他受了伤,你就不能再打他了,那人家随便受点伤,你是不是就不要去作战了。
所以他说:“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如果你真的觉得人家受了伤,你就不能打了,那你干脆就别让他受伤了,光受了伤的人不能打吗?那你觉得受伤本身不疼吗?”
第二就是:“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如果你真的觉得同情别人,你就直接投降好了,你就不要去打架了,我们现在真正的纠结,我们国家的军队跟别人作战,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只有一个,叫‘打胜仗’。
如果你不以打胜仗为目的,你做所有的事情都是扯淡的。什么仁义之师,我要怎么着。你自己在自己的国家做仁义的事是可以的,但是你既然决定上战场,你就不要讲仁义。你对敌人的仁义,就是对我们军队的残忍。
那旁边的两个小门官不可怜吗?你自己的士兵们不可怜吗?你的大腿被人射伤了,你不可怜吗?敌人同情你吗?不同情。
为什么?很简单,因为战场就是这样的,战争就是个残酷的事情。真的仁义不要开战。当年你为什么要去打人家郑国?你明明可以不打,你为什么要去打郑国?你已经不仁义了。结果上了战场你开始讲仁义,这不是一个很搞笑的事情吗?”
所以子鱼把宋襄公骂得很惨:“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我们军队就是干什么?就是去打胜仗,我们用了‘金鼓’,就是去给大家提振士气的”,“鸣金收兵,击鼓进军”。
然后子鱼接着说:“不管前面是不是有阻碍,敌人是不是已经摆好了阵型,还是说他是不是没有准备好,只要在合适的时机,我们都应该激昂斗志,一往无前地去攻击敌人”。这就是子鱼对战争的论述,所以子鱼是真正懂战争的人,他明白战争是什么,战争是残忍的。
就是说如果你讲仁义,就没有发动战争这回事,既然战争已经必不可免地发动,就不要在战争残忍的过程中,再去假仁假义地提什么“仁义道德”。
所以子鱼对于宋襄公的一个终级评论,就是四个字,叫:“君未知战”,就是说宋襄公根本不懂战争是什么。
我们这篇文章的主题叫作:“该出手时就出手”,有些时候,当然我们可以奉行我们自己的一些仁义道德,但是我们必须要分清楚场合,分清楚时机。
关于宋襄公,邵鑫老师讲道:
宋襄公第一个问题就是:完全不管当时大的趋势,我们经常有句话叫“时势造英雄”,宋国在整个周天子分封所有国家当中,你是一个遗民国家,你是绝对,无论如何也不适合去当领袖的。
结果他跳出来说:“我一定要当这个领袖”,这就叫不会审时度势。
第二,我们经常说,要对别人怀有仁慈之心。这个仁慈之心的前提是什么?前提是你有仁慈的条件,你有资格仁慈,结果现在人家要杀你,你明明就是案板上的肉,你还说我要怀有仁慈之心,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仁义要以实力为前提,假仁假义很多时候只是在沽名钓誉,到最后害的往往都是自己。
最后就是,真正的战斗是很残酷的,而且机不可失,有些时候对敌人过度的宽容,就是对自己过度的残忍。
而这些,我以前都不懂!所以,特别感谢王老师引领我进入到这个爱读书的群里,感谢她带领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并且参加专门的训练营,就今天的收获,人生再过五十年我自己也悟不透的。
在王老师的带领下,在姐妹们的激励下,我必定会继续走在学习修行的路上,就像于连喜老师说的,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大器晚成,虽然晚,到我们最终能够活得明白也是一件好事,希望我们都能早日到达“不惑”的彼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