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三块广告牌》由著名导演马丁·麦克唐纳自编自导,电影已经横扫包括第75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剧情片』、『剧情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编剧』四项大奖、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更是在奥斯卡收获了『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成为今年的大赢家。
影片讲述了一位绝望的母亲米尔德丽德·海斯因女儿惨遭奸杀而凶手仍逍遥法外,在路上竖起三块广告牌,与患有癌症的警长威洛比以及极度懒散且有暴力倾向的警长副手迪克森从相互博弈到协助抓凶的故事。
广告牌的出现在小镇中闹得沸沸扬扬,因为,这位被点名的警长,是位被人人敬重的好警察。
但对主动上门并患有癌症的警长,米尔德丽德,直接怼回去,“就是因为你还没死,所以我才能继续挂出去。”
她甚至只身直闯警察局,并口口声声的骂警察是“混蛋”。
她的广告牌被烧毁,她就把警察局炸得稀巴烂……
可能在别人眼中,她是一个激烈顽固,怼天怼地,不识好歹的妈妈,为了达到目的不惜要将自己的生活,将这个世界掀个底朝天。
但别人不知道,除了不知所踪的凶手,米尔德丽德最怨恨的人,其实是自己,她是最差的母亲。
米尔德女儿出事的那天早上,母女二人大吵了一架,原因在于米尔德不把车借给女儿。
为此女儿生气地诅咒自己在路上被强奸,正在气头上的米尔德还随即附和到:“是吗?好,我也希望你在半路被强奸”。
虽然只是母女之间赌气的话,但没想到悲剧真的就发生了。而这也成了米尔德一生的内疚。
但从影片中不难发现,她们之间的矛盾争吵由来已久。
父母与子女是世上最亲近的人,因而也会互相暴露最真实的一面,往往太随意的发脾气,缺乏耐心沟通,而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言语无形,却是伤人利器,对于家人爱是必然的,但宽容和沟通也必不可少。宽容让家更融洽,沟通则避免了于事无补的后悔。
你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无非是认为他们是你最后的倚仗,你知道就算所有人都背离了你,他们还是会留在你的身边。可是,这一次,她再也回不到你身边。
如果当时她们没有吵架,如果她们能好好沟通,也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家长的我们也会因为情绪激动,而把那些伤害孩子的话脱口而出,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而亲子间的有效沟通能及时避免这种伤害,如何才能和孩子有效沟通呢?
1
尊重理解孩子,站在他的角度想一想
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但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服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条件的去尊重子女。
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而是我们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耳朵去听,用他们的头脑去想,从他们的角度来观察,也许会发现极大的不同。
2
学会表达
做家长的不要碍于面子,要把自己的关心直接的表达出来,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父母的“爱心”往往被湮没在“粗暴的管教行为”之中。尽管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同时,不时声称“我是为你好”,但孩子听到的却是如雷贯耳的斥骂声,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和善意”,甚至会让孩子觉得你是在一意孤行。
譬如,当孩子晚归时你可以说:你回来得太晚了,我们都非常为你担心,我已经拨了十几个电话,都联系不到你!而不是一进家门就是一句,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3
倾听也是一种沟通
有人常说,孩子不愿意和自己说话,但当孩子和你说话时,你认真倾听过吗?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但是不要认为沟通需要用嘴去说,其实沟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听。
主动认真的去听听孩子在说什么,他想表达什么,你会发现与孩子的关系又更近一步了。倾听有时候是最好的沟通。
即使你能言善道也好,即使你巧舌如簧也罢,在孩子面前请尊重、请表达、请倾听,你也许不是最强的父母,但你一定是孩子眼中的好爸妈!
永远都别把最差的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给最亲近的人。
— END —
本文图片资源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