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退化症(痴呆),又称失智症,认知障碍症。中国是全球患者最多的国家,截至2013年,有4440万人受其困扰。在香港,数字亦每年俱增,每10名70岁以上长者便有1名患者,85岁以上患病比率更高达三分一,截至2009年调查,患者共103433位,情况不容忽视。
究竟有何方法预防脑退化症?外国研究指有9个关键因素。
BBC英国广播公司引述最近一项国际研究报告表明,如果有更多人可以关注自己的脑健康,3个病例中就有一个可预防。
可能导致脑退化症的9大因素包括:
中年听力耗损(占致病风险的9%)
没完成中学教育(占致病风险的8%)
吸烟(占致病风险的5%)
没有对抑郁症进行早期治疗(占致病风险的4%)
缺乏体能活动(占致病风险的3%)
社交孤立(占致病风险的2%)
高血压(占致病风险的2%)
肥胖(占致病风险的1%)
2型糖尿病(占致病风险的1%)
上述9种被认为是可以人作为改变的因素,总共占致病风险的35%,其余65%的因素则是人为无法控制,这一研究已在国际权威医学学术期刊“刺针”(The Lancet)上发表。
负责研究的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Gill Livingston指,尽管脑退化症一般都在晚年被诊断出来,但大脑一般在多年前就会开始变化。
现在开始行动可以极大地改善脑退化症患者和家人的生活,同时也可为未来的社会带来改变。
这份由全球24名专家撰写的报告显示,生活习惯是影响患病风险的关键因素之一。
活到老,学到老
学者研究了建立「认知储备」的好处,发现人们需要加强大脑的网络,这样即使在晚年大脑受损也可让大脑继续运转。由于没有完成中学教育是主要风险因素之一,「补救」方法是:活到老,学到老来建立另外的大脑储备。
为何中年听力耗损是脑退化症的最大风险?研究人员表示听力损失会导致人们无法获得一个丰富的认知环境,从而导致社交孤立和抑郁,而这两项也在此病症的可控因素之中。
不吸烟,保持运动及健康体重,放诸四海皆准,而治疗高血压和肥胖不仅可减少患脑退化症的风险,同时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患病概率。
研究人员还说,虽然他们没足够的数据在计算中涵盖饮食和酒精的影响,但相信这两种因素同样重要。
英国阿尔茨海默症研究所(Alzheimer's Research UK)首席科学官David Reynolds表示,除进行预防方面的研究,还必须继续寻找脑退化症的治疗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