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触发了很多人对全球化的反思。
如果说疫情之前全球化退潮只是国家层面的政策选择,例如英国脱欧、美国保护主义抬头等,那么,疫情爆发之后,对全球化的反思已经深入到民众层面,反思的结论大体指向“病因”或“解药”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1
“病因派”VS“解药派”
“病因派”将疫情造成的严重后果归咎于全球化。理由俯拾即得:人口流动为疫情传播提供了渠道,二者的速度和广度强烈正相关,而人口的大量跨国境流动,正是全球化的产物。
安全因素之外,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更加广泛和持久,影响到每一个人,不论你是否感染。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如同“火烧赤壁”典故中曹军的战船,紧紧相连,一损俱损。疫情就是引火的那艘小船。
如果说安全威胁是疫情的自带属性,经济萎缩是疫情的直接影响,那么政治层面的矛盾就是疫情必然导致的延伸影响。随着国外疫情加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指责中国,“甩锅中国”似乎已经成为一些西方国家的“政治正确”,主张“清算中国”的国家名单在不断加长,现有的国际政治格局面临巨大压力。
这些,都是扎向全球化的利刃。
“解药派”认为,加强全球合作是应对疫情的唯一正确途径。病毒无国界,只要留有一丝余焰未被彻底扑灭,它就有很大机会卷土重来,燎原全球。而那些医疗条件落后的地区,自身无力应对疫情,如果脱离全球化,势必成为病毒保留火种、长期威胁人类的庇护所。
除了疫情,全球气候变暖、海洋环境保护等等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国家间的相互监督、配合协作。如果各个国家关起大门,将“地球村”变成一个个孤岛,这些问题就会成为脱缰的野马,最终导致全人类无法承受的灾难。
回顾人类历史,似乎存在“大灾之后必有战争”的规律。近期一些西方国家无端指责中国,激烈程度已经从“打嘴炮”上升到“诉讼索赔、清算中国”的实际行动,中国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政治环境。破解这样的局面、避免进一步恶化失控,有赖于更深程度的全球化,加强沟通交流,增强政治互信。
至于经济问题,“解药派”相信,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而分工合作是提高劳动效率的不二法门,不论人与人还是国与国,都是这样,这也正是全球化的核心价值。冷战后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似乎也证明了,全球化“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历史进步的大势所趋。
由此看来,摆在人类面前的似乎只有全球化一条路可以走,我们别无选择。
2
全球化的前世今生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全球化的起起伏伏并不是“大势所趋”四个字那么简单。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商品生产能力冠绝全球,亟需开拓全球市场,实施自由贸易比保护主义更符合英国利益,加之当时如日中天的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分工和比较优势的理论深入人心,从物质和思想两方面为全球化创造了基础,所以,英国成为当时全球化的主要推手。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轮全球化进入低潮。“一战”期间,市场严重萎缩,各国纷纷限制黄金出口,国机贸易秩序崩溃。随后发生的大萧条中,美国实施关税保护法引发各国反击,全球开始贸易保护,这一轮全球化宣告终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的传统强国一片废墟,美国成为头号强国,具备了向全球输出商品和意识形态的能力。于是,在英国主导的第一轮全球化落幕之后,第二轮全球化在美国的推动下拉开序幕。
在美国主导下,1944年成立国机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当时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1945年成立联合国,1947年成立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也就是世贸组织的前身。这几大组织构成了“二战”后全球化的主要框架,直到今天还是全球化的主要管理机构。
随着这一轮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中国逐渐融入全球化之后,美国出现了制造业衰落、工作机会流失等严重问题,美国对全球化的态度发生转变。
早在特朗普上任之前,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抬头,特朗普上任后,全球化退潮的速度越来越快。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球面临堪比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经济危机,全球化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低潮期。
3
中国与全球化
第一轮全球化浪潮涌到中国,带来的是一场深重灾难。
历史书中耳熟能详的鸦片战争,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或其他商品,要求清政府打开通商口岸,享受最惠国待遇等等,正是当时全球化高潮下的一个侧影。中国是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逼迫下被动参与了全球化。
上大学时回看历史课本,发现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当中,总少不了“开放通商口岸”这一条。当时还不理解:通商怎么就算丧权辱国了?长大一点才明白:经济能力存在“代差”的国家之间,自由贸易几乎相当于“降维打击”。
第二轮全球化的红利,助力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放经济特区吸引外资,开启了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的大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制造开始销往全球,迅速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可以说,中国很好地抓住了这一轮全球化的机会,成为最大赢家之一。
反过来看,如果这一轮全球化退潮,中国也将成为遭受冲击最大的国家。
中国该如何应对?
小编认为,中国应该努力减轻这一轮全球化退潮带来的冲击,抓住重要战略机遇,迅速强大自己,力争在下一轮必然到来的全球化过程中,担当重要角色。
这一轮全球化退潮将对全球产业链布局重新洗牌,对中国来说,既是危机也是机遇。在这种战略性时刻,中国需要有二次开放的决心,可以考虑给予国际资本更多的吸引政策,以此提升自己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
以往每一次全球化退潮以后,都会有更加汹涌的涨潮。每次全球化的主要推手,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目前还不具备主导地位,但无疑是重要潜在人选。
从短期看,中国能享受的全球化红利会越来越少,经济增长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从长期看,随着传统发达国家在全球化方面的战略收缩,中国将拥有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
在这个不确定性迅速增加的时代,如何把不确定性变为可能性,转危为机、发展自己,是考验中国、乃至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