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生校园市场
大学生慢就业是社会问题还是新就业观?

大学生慢就业是社会问题还是新就业观?

作者: 孙凌聊校园 | 来源:发表于2021-07-12 11:59 被阅读0次

    01

    2017年我开始接触校园招聘业务,随着跟一些企业HR的沟通,以及高校老师交流,这五年我听到较多的一个词就是——慢就业,而伴随着这三个字常关联的一个词就是“问题”,比如: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

    19年的时候,我接受《第一财经》的采访,分享许多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现状,以及应对策略,目前还有整版的内容可查询。

    而后在智联招聘组织的高校就业论坛活动上,我们也是研讨校、企、政如何联动破解这个“问题”。

    如今到了21年毕业季,我去到一些学校交流,仍遇到老师“痛心疾首”的去反馈慢就业“问题”。

    老师有考核压力、HR就业绩指标,但最终就业的主角毕业生们却并不着急,真的让人很无奈,当然我认识到一些老师,并不是因为就业率的考核着急,而是真的担心学生未来的发展。

    但我近期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上,看到张莎老师的一篇文章,有了新的思考的,我们应该辩证性的去对待大学生慢就业的现状。

    02

    对于应届生慢就业现状,我对一些高校输出过应对策略,如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生涯培训体系,从大一开始,让学生去了解职场、了解求职现状;并且与更多的企业进行联动,推动校企产教融合,讲座、课程、班级共建、实训基地等等。

    以上这些做法都没有错,但我们核心还是将大学生慢就业现状当成了统一的问题,未真正走进学生。

    仔细了解,我们会发现呈现慢就业的学生,可分为两大类,除了一般认知里消极就业、佛系、吭老的一类外,还有一类慢就业的学生有积极、清晰的生涯规划。

    这类学生,相反非常知道自己要什么,而如今家庭物质条件的丰裕,也给予他们追寻自己想法的宽容度。

    这部分积极心态的学生主要分为三类:

    1.备战考研或出国深造

    这类学生的选择并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经历过学习、实践,发现自己还需要更深入的学习,并且对自身应考能力认知清晰,为追求名校选择考研二战,或者不断刷绩点、刷雅思或托福成绩,直到获取满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2.求职目标岗位明确

    这类学生有自己心仪的目标岗位,并为此不断做着准备工作,学习所需的技能,积攒相应的经验;也包含部分学生在考研、考公失败后,正在积极寻找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而在此之前,不会选择随意投递简历。

    因此也有许多企业抱怨,如今收到的简历越老越少了,这正是因为求职平台的推荐机制越来越精准,以及求职者心态也有了变化。这些就业意识清晰的求职者,不再选择海投,而是有清晰的目标方向。

    3.选择灵活就业

    除上述两种外,如今还有不少的学生选择了灵活就业,而如今灵活就业正在被人社部门所重视,列为新议题。

    灵活就业,一定程度可以让毕业生直接进入自身兴趣和擅长的职业领域,不仅会产生非同一般的激情与动力,而且会跳过初入职场的迷茫期,迅速进入清晰高效的职业路径。

    以上这些主动的慢就业,其实并不是“问题”,相反是毕业生求职更加理性的呈现,有了更强的目标感,而时代又给予了他们可以思考、等待的机会。

    03

    当然,还有大量消极慢就业的学生,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类学生的认知,属于另一极端,如过于关注自身,对外探索太少,未来选择盲目等等。

    每年逐步增高的考研人群中不乏这类学生,盲目的跟随,但却不清楚自身的客观定位,缺乏执行力,造成高不成低不就。针对这部分消极心态的学生,其实才是高校方需要重点关注。

    而对于积极心态慢就业的学生而言,我们不应太过于催促、批判,虽然不鼓励,但应给予一定的空间,毕竟职业选择确实需要慎重。

    以前我们说00后大学生佛系,如今又说躺平,贪图享乐、物质条件丰裕,但2020年的疫情,站在一线的正是这群95后、00后。

    好高骛远的毕业生是大量存在的,但并不代表着00后毕业生均是如此,相反需要高校、企业、社会共同去进行正向的职业价值观引导。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课上讲到,“除了创新,教育无路可走;除了革命,教育无路可走”,这是革命性的转型,而不是小修小补的变化。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范式必须进行重大变革,才能进入新时代、赢得新时代、引领新时代。落实在具体措施上,无论是积极就业还是消极心态的学生,高校需关注的一点就是学生的具体行动。

    如果学生选择考研,我们需关注其是否有在坚持复习,还是考研的幌子在寝室里打着游戏;如果学生选择先学习技能,那么学习进度如何,是不是按期完成等等,这些需要精细化,以及全程化的参与,方能做到对毕业生的精准帮扶。

    创新不易,校招人数只是最后结果,而企业需要将动作不断前置,方能对未来人才产生吸引。如今上层也在积极探索,比如对专科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出的“1+X”证书已经推进到了第四批,变革期也给予了企业更多的入局机会。

    后续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1+X”证书以及我个人对产教融合的理解,期待交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生慢就业是社会问题还是新就业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yr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