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企鹅时代

01 两个Q号
已经记不太清楚是什么时候开始用QQ的了,只记得第一个QQ号码是我弟给我的,那时候我好像还在念初中。我的Q号是237059792,从这个号码可以看出我所用的这个QQ号申请的时候,前面已经有237059791个用户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已经有2亿多的QQ用户了。 后来我又自己申请了一个QQ号码,2320141191,这个号码好像是我高中时候申请的,在大学期间用了一段时间,后来觉得没意思就给了别人。现在我手边还有237059792这个号码,因为偶尔通过QQ翻译接一些翻译的活,所以偶尔也点开QQ。还有就是将平常外出的一些图片保存在QQ相册里面,因为我是一个不喜欢在手机里存很多照片的人。
02 玩QQ的年代
虽然我有Q号的时间不算晚,但真正使用QQ的时间并不早,大概是大学的时候用QQ比较多吧。高中的时候我虽然开始用手机,但是那时候手机好像只是用来打电话和听音乐的工具,不像现在的手机花样百出,各种功能让人眼花缭乱。那时候我知道有很多人到学校外面的网吧去上网,玩QQ什么的,经常听同学说偷菜什么,QQ空间什么的,我也就是只是听听而已。因为上一个小时的网好像要15块钱,这个费用对于我这个山里的姑娘还是挺多的。每个学期期末放假的时候,我们同寝室的姑娘们都会去网吧玩一下,算是一次放松,平常都关在学校里。 那时候我们学校惩罚最多也是那些晚上翻墙外出上网的同学(大部分是男同学),当然还有一些姑娘,因为心念着自己农场的菜,怕被人家偷走了,所以晚上翻墙外出上网收菜。当然被班主任抓到那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就是围着操场跑10圈,男同学则再加150个俯卧撑,女同学就再加100个下蹲。
现在回想起来高中生活,觉得还挺好笑的,那时候的生活虽然单调到只有考试和学习各种枯燥的知识,但是那时候的生活又是多么简单和美好呢! 我的网吧生活是非常短的,从高中开始到大学结束,总共可能还没超过10次。 在小马哥因为QQ如何收费而四处奔走的时候,我这个小用户还是在状态之外。为使QQ变现,腾讯在QQ上前前后后提供过很多付费服务,Q币啦,QQ秀,QQ农场,QQ靓号,黄钻绿钻等的,但我大部分没有用过。我记得自己好像开通过QQ农场,但玩的次数不超过5次。可能我唯一付费的一次就是买过一个月的黄钻,因为那时候看人家QQ空间好漂亮,为了让自己的QQ空间装扮漂亮一些,花10块钱买了个黄钻。但是新鲜感过去之后,就没有继续续费。
有段时间QQ游戏挺火的,很多人都在便利店等地方充值Q币,可对于我这样的游戏盲来说,这个还真没什么吸引力。 对我影响比较深的算是QQ空间吧,因为感觉就是个人的私密空间,我可以尽情在这个空间里秀自己。当然也可以在这里写下自己的各种情绪,以及通过相册记录自己各个时期的生活和样子。也通过看朋友空间,了解他们的动态以及一些粗略的近况。通过QQ和空间,我认识了好多和自己年龄以及生活圈完全不同的人。
QQ群。QQ的这个功能,实现了多人同时即时通信。大学的时候辅导员就老通过群下发很多学校的通知,当然还有就是下发通告批评。我之前因为老旷课,被她老人家在群里批评过几次。而出了学校之后,在民营企业的那一年,到一个公司就加一个公司的群,平常公司的一些方针啥的,吃饭活动都在群里联系,还有就是文件发送。
现在想起来,QQ里面的功能,除了空间之外,我用得最多就是文件传输。这个真的非常好用,好大的文件也照传不误。平常和同事之间的联系大部分都是QQ,大家约一起外出玩呀,逛街啥的。 至于QQ邮箱,我个人有时候会用,但是在工作上没用过。
刚开始在民营企业,貌似用自己在谷歌申请的gmail邮箱,后来gmail邮箱用不了,公司就给我们申请了专用的网易邮箱。 再后来在外企,一进去IT部门给每个人下发一个个人邮件地址,而这个地址是绑在Hotmail上的。不过也有些地方用Foxmail 的软件,腾讯真是不放过每一个领域。
03 像病毒一样浸透了我的生活
再说一点关于QQ的。 我非常喜欢那只胖乎乎的企鹅形象,前几天在腾讯传里读到这个LOGO的来源,原来logo来源的也好偶然。不过真是一个招人喜爱的LOGO。 当初3Q大战,因为电脑不能兼容QQ和360的软件,那时候我还特意卸载了360的浏览器和360安全卫士。 现在看来QQ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但是曾经一段时间它却渗透了我的生活,现在我的空间相册里还有几千张过往的照片呢!以前看不明白腾讯的厉害之处,但现在来看,发现这是一家非常让人后怕的企业。它以万物细无声的方式浸透到很多人的生活里,让大部分人把他们的产品当成生活里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像水和电一样,离了它就不能生活。这样的企业太可怕了。

2.0 微信时代
01 开始用微信
好像是从2013年就下载了微信,但是一直没怎么用。真正习惯用微信应该是2015年吧。我发现自己真的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接受新东西的速度非常慢。 微信和QQ对我的影响是不同的,QQ时代我老用QQ和别人聊天,但是到了微信时代,我逐渐对线上聊天失去了兴趣,除非必要,不然我不会和别人聊天。刚开始无非就是刷刷朋友圈,晒晒生活里的一些小确幸,再就是吐槽工作上的各种不满。但是自从微信支付功能开通之后,它对我生活的影响就越来越大了,感觉自己的吃喝玩乐都可以在微信上找到满足。通过微信这个入口,我可以订餐,点外卖,叫车,转账。
02 离开所谓的“熟人圈”
后来微信变成了个人品牌的宣传阵地,好多人在微信里卖东西,各种广告,各种产品,让朋友圈成了一个最热闹的线上交易平台,也构成了买家和卖家直接交易,这样也就没中间商什么事了。曾经一度我很认真地把朋友圈里那些发广告的朋友一一屏蔽,后来发广告的我就不管,因为直接把微信里朋友圈的入口关闭了,也就是去年我把朋友圈的入口给关了。一般一个星期可能才点进去看一次。 微信的初衷可能是打造一个熟人的交流圈,但是我现在却发现所谓的“熟人圈”也是一种负担,所以索性就离开了所谓的熟人圈。
后来我重新注册了一个微信,里面的人非常少,也都是不认识的。 因为我不想自己说一句话的时候还得考虑是否合适,是否会被领导看到,是否得罪朋友圈的同事、上司以及客户。这样让我觉得自己的私生活也不自由。 看着微信不断迭代,越做越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也同时养成了人越来越懒的习惯。这个不知道是好还是坏。腾讯是越来越富有了,但是用腾讯这个产品的大多数人是不是变得越来有钱,这个值得好好反思一下。
03 公众号
微信改变了一大群人的命运。微信公众号的出现,带出了一大批内容创业者,也就是“自媒体”。 至于微信公众号对于我影响,我觉得还是有的。看了一些非常不错的文章,也学到一些很实用的东西,通过通看一两个人的公众号,可以学到非常多的东西。不过我关注的公众号真的非常少,虽然有两个微信号,但关注的公众号没超过10个。虽然可能是一些非常棒的号,但是平常我几乎不会点进去看什么东西,所以索性就取关了。现在我常用的公众号就人民日报日文版,NHK听力,中英双语版,深圳本地宝,三公子人生记录仪,其他的都取关了。因为太多了,老有一些信息提示,搞得我不知道看哪个好。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觉得很多文章都是在博人眼球,实际用处又不大,看了反而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另外我认为,要真想学好一个东西,不是几篇零碎的文章就可以搞定的。人家展现的可能只是一个方法而已,而实际的做,还在于自己。
忘记什么时候开的这个公众号,可由于懒,很少来更新。在这里,我主要记录自己生活里的碎碎念,以及偶尔更新一些日语学习相关的内容。至于人家看不看,关不关注,我觉得于我影响不大。用一些软文大咖的话来说,我就是自嗨型的记录者,压根不考虑读者的心情。可我想的是,我才是这些文章的第一个读者,第一个考虑的当然是自己的心情。
PS:这是看完吴晓波的《腾讯传》后写的一个读书笔记,回顾了一下企鹅和微信对我的影响。而书里谈到的腾讯经营之道以及腾讯20年来的曲折发展,这里没有谈及。感兴趣的人可以去看一下,我觉得用微信和QQ的人都可以去看一下,了解一下每天存在于自己生活里的东西究竟是怎么来的,看一下腾讯是怎么将自己的产品渗透到我们生活里来的,QQ和微信是怎么成为我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
我很好奇,下一个取代微信成为全民新宠的互联网产品会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