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uper_2751 | 来源:发表于2019-08-21 17:52 被阅读0次

    当得到上的《陈海贤亲密关系30讲》上线,我就想着要订阅。虽然现在还没更新完,但只学第一部分,我就觉得心情难以平复。

    其中最扎心的一词就是物化。

    “”你是什么东西?”

    “你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会挣俩臭钱吗?”

    “你不就是长得好看吗?还有什么本事?”

    这些话语在吵架时时常能听见,也特伤人。这几句话的内在含义就是将对方物化,也就是将对方看成是物体,通过疏远情绪,来让自己获得安全感。

    提出依恋理论的心理学家鲍尔比,他记录了孩子和父母分离的后期孩子的表现:

    “如果这时候妈妈回来了,孩子也会表现得漠不关心,不再黏着妈妈了。是妈妈还是其他人来照顾他,好像都无所谓了。孩子不再让自己对任何人产生依恋,但是他对糖、玩具或者食物却看得越来越重。也就是说,孩子的愿望和感受不再指向人,而开始指向物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当被抛弃的恐惧压过对依恋的渴望时,孩子就会表现出这种分离的态度:对于可能得不到的东西,就疏远,就漠不关心。而对于能够得到的东西,就占有。——选自得到app《亲密关系30讲》

    “对于可能得不到的东西,就疏远,就漠不关心,而对于能得到的东西,就占有。”这句话我多读几遍,我就联想到别的一些东西,我的妈妈,我小的时候就没有待在我的身边,长大了,虽然经常通话,但聊天的内容总是一些要好好学习,你身高不行,干活不行……一堆缺点,唯一暖心的问候或许就是你吃饭了没这样的话。(简直就是好惨一女的)

    在这么多年的“训练”下,我变成了一个别人怎么贬低我,我多半是不会生气的,而妈妈发现这一特点之后,夸奖我这个“优点”。觉得我拥有成大事的人的性格优点。

    而当我学习了一些心理学之后发现,好像不是这样的,这种别人贬低自己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不就是低自尊的表现吗?

    或许是常年在这种“训练”和“赞美”之下,我对贬低我这个行为是莫不在乎的样子,但时常在夜深人静,悄悄一个人的时候就默默流泪。

    我的内心也是期待着别人夸奖我,别人贬低我时,还能“气势汹汹”的跟对方理论一番。“我不准你这样说我”,哎呀呀,我就该这样大声告诉对方。我不是好惹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hbi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