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颗种子
怎样看待孩子?其实是一个应该怎样看待生命的问题。我们是否很重视孩子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感觉、有情感的高级生命来看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就必须学会敬畏孩子。
大部分的父母延续他们的父母的养育方式,无论好的不好的都是代代相传,父母们会把自己对生活的焦虑和担心不断地加入教育的方式之中,因此对儿童发展规律的科学认知和把握很少有人知晓,也没有人来推广。
令我们想不通的是,为了经济发展,无论是农民、商人、大企业家还是小企业家都会去了解自己那个行业的规律,接受自己行业最先进、最正确的观念。比如,在农业方面,农民在地里忙碌,农业科学家在研究最好的养育植物的方式,寻找最好的种子,每当研究出一个好的成果,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推广到全国各地的农村中去,一两年之内这种优良的品种就会普及全国。农民为了种好这种品种,会坚持坐在课堂上学习,并请专家指导自己的实践。
但养育孩子这样的大事,却很少有人能去下功夫学习,甚至大多数人不知道养育孩子需要学习,需要了解孩子的自然规律才能养好孩子。很多人都凭着自己的想象在沿袭着自己父母的正确或者错误的方式,碰巧养好了,孩子将成为一个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的人,碰巧没养好,小则使家庭几代人不能安度晚年,多则使一群人由于这个人而感到不愉快。作为家长我们没有把孩子养好,是对人类的不负责任。
现在让我们来试想:将孩子比喻成为一颗种子,种子在发芽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人的各种帮助。在帮助一颗种子时我们必须懂得这类种子与我们种植的其他种子有什么不同,我们将要种植的种子什么时间需要水,什么时间需要肥料,什么时间需要水多,什么时间需要水少,我们不能天生就知道这些,我们必须通过学习才能了解这颗种子的特点,这个特点也就是自然赋予这颗种子的规律。儿童也是一样,为了更好说明一些,我们把孩子0~6岁的发展关键点,分割为关键期来说明孩子的发展规律,其实孩子的发展是贯穿的、完整的一个过程,并没有分为明显的一个个的阶段。由于环境的原因,孩子自己的气质类型的原因,还有遗传等原因,即使是相同年龄相同环境下生活的孩子,其发展阶段也不会完全一致,所以比较先进的心理学研究者,以孩子的变化作为研究点,而不用阶段性。但为了家长们容易了解,便于操作,我们还是大致把孩子的每一年龄段需要的帮助和大体特征利用关键期这样的概念说明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