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深秋的乡间田野,秋收农忙过后,略显空旷。此时,麦种已经下地,那些嫩绿的苗蘖正从黑黄的土地里钻了出来,一批新的生命又重新开始孕育。寒来暑往,农人们春种秋收,夏耘冬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流光下的大地依旧生生不息,时光里的农人却佝偻了脊梁。
秋粮已经入仓,新苗还在地里,这是一年里农村最闲暇的时光。似乎是忙习惯了,村子里大家似乎总是闲不下来,用城里人的话说就是:乡下人有点呆,收了稻就做斋。这个“做斋”就是搞一些祭祀祖先的活动,或是忌日周年,或是诞辰冥寿,请些和尚道士,唱唱念念,敲敲打打,颇为热闹。每逢办这些斋事,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乃至一个生产队的,几乎都要随个礼,送个人情,乡里乡亲,大家聚在一起话话家常,吃个宴席,倒也其乐融融。
在这样的场合里, 做斋的主家因为要忙着招待客人,还要参与斋事的各种仪式,一般是无瑕顾及具体的事务的。不过,主家也基本无需担心,因为一方面,左邻右舍一般都会来主动来一起帮忙:清理场地的,摆放桌凳的,上街下岸的,杀鱼切肉的,撬盘上菜的,洁桌洗碗的……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时候,一定会出现一个人,那就是效哥。
效哥三十二三时就做了生产队长,别看这生产队长的官衔小到尘埃里,但一般情况下,总得上了一定年纪,有了一定威望的人才做得了,效哥就是一个例外,他让国家倡导的,在各机关事业单位推进得较好的干部年轻化,于生产队这个层面,也有了前所未有突破性进展。
于是,在斋事的现场,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官儿小到尘埃里的效哥,成了整个斋事活动的总指挥,那些帮忙的,跑腿的,里面也常常不乏一些在外面有头有脸的人物,但不管你是哪一级的官儿,这时候都得服服帖帖听效哥差遣;有不明白的,不清楚的地方,无论你是多大的老总,还得来向效哥请示汇报。
而此时的效哥俨然是个百事通,去谁家借桌子,搬凳子,搬几张凳子;啥时候上香,放炮,放几个炮;啥时候摆桌开席,开几桌;谁谁谁负责上菜,上哪几桌菜……一切都在效哥的掌握当中。这不,效哥一边点上做路桥工程的于总递上来的烟,一边喊着于总的乳名:“东候,你是大老板,我没文化,瞎说说的,不作数的啊,哈哈……”“效哥不要笑我了,在这里,你不说,我们都不懂怎么弄,听你指挥,肯定不出纰漏,哈哈!”于总是主家的侄子,本来今天是要挑重担的,但又碍于农村规矩太多,自己专业不对口,总是出错,现在有效哥这样的人帮忙,免去了好多烦恼,自然是满心欢喜。
这边唱唱念念,敲敲打打,声音传出去好远,自然又会吸引到另外一个人,那就是智候。
正如效哥所说,智候你别看他发起痴来,连他老头子都打,但常规情况下,他还真不是不懂。每当周边十里八乡,谁家做斋事,智候总能准时出现,他不光要吃,还会把桌上吃多下来的,一股脑儿装口袋里,带回家去吃,用村里人的话来说,智候是往里痴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