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是一个我们都熟悉的名字,他常常去商店,让我们帮他出谋划策,看他所携带的巨款该如何消费,于是小明是陪伴我们成长的好朋友,一个喜欢提问的好同学,穿越数学中的加减乘除,最终被珍藏在舍不得扔掉的小学课本上。但我在这里要讲的小明,虽然也是一个诚实可爱的男孩子,但他却与数学情深缘浅。
小明是边村一个苗族家庭长大的小孩。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家庭原因,他从小就不爱说话,性格腼腆,内向。洪萍开始对这个斯文的大哥哥有印象,是因为有一次母亲不能陪她一起上学,便让这个大哥哥带着她一起去学校。那时候洪萍上幼儿园,小明上一年级。洪萍站直身子只到他腰那里,当她抬起头时,发现这个小哥哥长得真好看,说话也柔柔的。那时,从边村到乡上的小学,要走一条长约一里的石板路。这条路原本是坝子里用来引水、灌溉水田的堰沟,后来废弃了,仅供人们行走。为了方便行走,堰沟上每隔20厘米左右,便搭了一块宽30厘米的水泥板,洪萍个子矮,腿也短,每跨越一块石板都像是劈了一次叉。于是小明走两步就要停下来等她。学校的老师管得很严,上学迟到了要在全班同学面前挨批,罚站,难堪又伤身。
记得那天洪萍走得特别慢,还没走完石板路,便远远听到越过楼房街道传来的敲击铁钟的刺耳铃声。小明迟到了。
后来,洪萍又见到了小明。那是在一年级开学那一天,小明和她一个班。小明是不喜欢说话的,特别安静。他们之间最深入的一次交谈是在小学四年级放学回家的路上。那天下午,小明一个人垂着头,斜挎着黑布做成的细长单肩包,孤零零地走在一段破碎的黄土坎上。秋天,土坎两边的玉米都被收进谷仓了,地里只剩下东倒西歪的玉米杆,在血色的夕阳下,显得枯朽苍凉。小明十一岁了,因比同龄的孩子高出一个头,使得本就瘦削的身形显得更加单薄。是的,他单薄,弱小,连被夕阳拉长的影子也成了不能负担的重量。
洪萍想起了夏天傍晚里总是被坡上的刘二叔赶着去河里泡澡的那头水牛,瘦弱的身躯,无力的呻吟。在她知道小明要辍学跟着母亲去外面打工时,她便突然想起了那头总是在春耕时被号上犁头,被农人抽打着,奋力地在土里挣扎的老牛。老牛在难以忍受时,会闷闷地叫唤,向它的主人乞求一些温柔,那么小明呢?洪萍情不自禁地叫住了小明。那男孩回过头,脸上写满了落寞。
“你不读书了吗?”洪萍的声音有些紧张、急切。因为在那时的她看来,读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似乎是每个人应该走的既定道路。她不希望小明辍学,她紧紧地盯着他的眼睛,希望能从他口里说出否定的回答。小明承受不了这样的质问,连抬头看她的勇气都没有。他只是深深地垂下头,回答了一句:“嗯”。
后来,洪萍再见到小明已经是八年后了。村里人都在议论小明的婚事。说是他和新娘有了孩子,这才把婚事提上议程。一天,一个陌生的小伙子来店里买了两包云烟。小伙子长得白白净净,头发剪得浅浅的,瘦瘦高高的,穿一件浅兰色的衬衣,看上去特别干净清爽。洪萍正在想是哪家是亲戚到这儿来做客,忽然听见巷子里有人同他打招呼:“小明,买烟啊。你姑娘过来没有呀?”
洪萍想起那年夕阳下垂头丧气、委屈落寞的安静少年,心底也有些复杂吧。现在的小明是怎样看待当初母亲让他辍学的事呢?要是小明继续念书,又会是怎样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