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6306/e256035a2a1bb4df.jpg)
三年前,疫情来了,停工、歇业、居家、隔离、核酸、方舱……一系列“配套设施”随之而来,猝不及防。往日里看似再平常不过的聚餐、旅行、工作、上课,都变得奢侈而不确定。
伴随疫情,经济下行也来了。大批毕业生就业难,社会失业率攀升,降薪、优化、裁员、被“毕业”、公司板块合并、降本增效,它们和病毒一起,在空气中游离,人人自危,在寒气中裹紧衣领,祈祷不要降临到自己头上。
35岁职业危机也来了。很多企业的招聘要求员工年龄35岁以下,在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35岁成为一种职场原罪,它是个门槛,意味着你似乎不配再与年轻人并肩同行,它也像是一种无情的提醒:该转场了。可如何转,转到哪里,它没有说。
不论你是否愿意承认,曾经热热闹闹的筵席,散了,只剩一桌残羹冷炙,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进退两难。一切都变得不确定,不确定筵席会不会翻桌重来,不确定是不是有更多的后来人争抢这些剩饭,你坐在桌边焦灼难耐,期待一个答案却又无从查找。
01、
其实变化一直在我们周围发生着,只是幅度轻缓,我们尚能应对,而此次突变震感强烈,我们慌了。这个世界似乎失控了,即使你手脚并用也几乎无济于事,即使考虑再周全也总有意外降临,我们像走进了死胡同,失去方向,没有答案。
在学校教育中,一切都是有标准答案的,老师依照答案评判学生的成绩,学生依照答案调整自己的思路。进入社会,大到道德标尺、法律准绳,小到公司规定、甲方要求,都是我们的参照,走在马路上,也有信号灯的指引,我们明确地知道,只要在其框架内行走,便是安全的。
但现在一切都变了,新问题出现,大家都是第一次面对,没有公式可供套用,也没有人知道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现在你站在生活舞台的聚光灯下,大家期待着你的算法,那是你的责任,不能逃,也逃不了。
02、
曾有一则新闻,一位网友150万卖掉房子,打算创业,不料受疫情影响只能暂停。两年后,在中介看到自己的房子挂牌价110万,便又买了回来。网友调侃:两年啥也没干,净赚40万,比创业可强多了。
诚如这个故事,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每个人都交出了自己的答卷。有选择躺平的:上班摸鱼,反正不晓得下一个被裁员的是不是自己,何必做无谓的努力;有选择折腾的:股市、房产交易中心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想要抄底大赚一笔,可结果却被套牢,开发商暴雷、遭遇烂尾房。
到底该何去何从,敢问路在何方?
03、
路在脚下,路在心中。
面对时代洪流中巨大的不确定性,你要捋清自己的人生,找到自己的确定性。探寻自己独特的价值,它是你最有力的解题武器;找到真正的热爱,那是你前进的方向。有了方向,前进途中或步行,或搭车,或乘船,或飞行,解题方式因时而变,量力而行,即使风再高,浪再急,你也能更加笃定。
不必去追求标准答案,你就是答案。你折腾是答案,躺平也是答案,是属于你自己的答案。那些重要,也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出场,要苟住,要熬过去。
出场是一种态度,活着就是胜利。生命是一场体验,我们既要能享受生命平缓时的静美,也要能领略生命惊澜处的磅礴,当走到人生边上,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