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五味入五经,肝主酸,心主苦,肺主辣,肾主咸,脾主甜。一个人的饮食,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这不是习惯的问题,任何一个饮食的偏好,都有身体内部的原因。
糖尿病的早期的三个症状,第一,饿了就受不了,第二,变懒,第三,爱吃甜食。
糖尿病并不是吃糖多了得上的,而是您身体的一些器官功能不全,糖代谢,糖利用的能力低下,进一步造成太多的糖在血管里面,进不了细胞里去,利用不了,糖都在血里面呆着,该用它的地方又得不到,它是这么一种病。
糖是五谷精微的重要一部分,我们吃下去的淀粉会变成葡萄糖。没有糖的参与,脾胃就运化不出完整的气血。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两种,一种的血里面的糖太多,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的,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眼病;另一种在细胞得不到糖,萎缩所致。所以调理、改善糖尿病,不是一味地减少糖就行了,而是要把那些缺乏的营养补充进去,把气血提升起来。最根本的措施还是要改善你的身体状态,不要继续变宝为废。
糖尿病病人一定要长期调理脾胃,这是彻底摆脱的关键。糖的学名是碳水化合物,作用是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任何食物都不可能不含糖,只是糖的含量高低不一样。量把握好了,什么都可以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糖通过肠子的绒毛进入到血里,形成血糖,这个过程非常快。糖吸收很快,消耗也很快。血糖这种快进快出、忽高忽低的特点,为什么健康人的血糖值一直很稳定呢?
一般我们通用的血糖值单位叫做毫摩尔。正常人的血糖范围是低不超过4毫摩尔,高不超过7毫摩尔。人体对糖的调节很复杂,正常人如果饭后血糖超过7毫摩尔,身体调节糖的装置就启动了。人体细胞都有一个信号接收器,相当于细胞都有一个仓库用于储存糖,仓库都有一个小门,让糖进来的门,胰岛素就是开门的钥匙,所以正常人饭后2小时糖就储存进细胞了。
用中医讲,就是五谷之精微进入血,开始运,脾统血,胰岛、胰岛素都是脾的一部分。中医的脾是一种功能,是人体吸收营养、运化营养,甚至排泄垃圾的一种功能,这里面就包括了现代医学当中胰脏的功能。有人说,中医的脾就是西医的胰脏,不无道理。糖尿病就是这一系列的功能减退造成的,包括但不限于胰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