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歌鉴赏·情感篇

诗歌鉴赏·情感篇

作者: 四月Apr | 来源:发表于2020-04-20 12:27 被阅读0次

    诗言志——《尚书》

    诗缘情而绮靡——西晋·陆机

    所谓“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的。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是诗歌的生命。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

    情感是中国古典诗词内涵美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在阅读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留下来的那些洋溢着真情的伟大诗篇时,无不感到这种真挚的情感给我们带来的审美愉悦和震憾心灵的力量。

    一、边塞征战诗

    (一)课内诗歌

    从军行(之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抒发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二)拓展练习

    拓展练习1

    从军行【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释】洮河:táo,河名,源出甘肃临洮西北的西倾山,最后流入黄河。

    吐谷浑:tǔ yù hún,古鲜卑族的一支。

    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答:整首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因为军队骁勇善战,战事大捷喜人。

    译文: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

    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天夜间在洮河的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刚听说与敌人交火,现在就传来了已获得大捷的消息。可见军队骁勇善战,战事大捷喜人。

    拓展练习2

    ( 2015福建卷)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苍莽,明河浮太清。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

    【注释】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译文:

    北斗星高悬在苍茫的夜空中,银河漂浮在天空之上。

    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

    病情随着天气转凉有了好转,在半睡半醒之中写成了这首诗。

    依然想着当年大散关的路,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拓展练习3

    (2015全国卷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唐)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释】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答:表达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作用:使得全诗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译文:

    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

    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哪里呢?家乡。

    二、送别怀人诗

    (一)课内诗歌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代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全词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二)拓展练习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

    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

    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译文:

    两湖江浙紧接壤,河道纵横水为乡。您去正值春江满,烟云弥漫水茫茫。

    暮色深沉天已晚,孤舟一叶停何方?心随友人望天涯,无限思念痛断肠。

    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同的诗句,不同的送别方式,

    不变的却是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谊,不管以歌相送,以目光相送,以语相送,以酒相送什么,其实都是以心相送,以情相送。唯有真情相送,才能打动人心,流传千古,这就是送别诗的魅力,这就是送别诗的力量。

    哪里有团聚,哪里就有送别,哪里有送别,哪里就会有送别情。

    今年1月份以来,各省派出医疗队陆续出征,支援湖北。

    可能是儿子,可能是丈夫,可能是父亲,可能是兄弟姐妹,要送别亲人赴抗疫战场。离别可能意味着生死,送别可能意味着永别,这些离别场景仿佛历历在目,令人动容。

    送别诗,从来不会过时。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送别诗依然都有特别的意义。

    尽管时代发生变化,送别情依旧不变。

    三、入仕为官诗

    (一)官途顺遂

    晏殊,后世称“太平宰相”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采桑子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二)官途不顺遂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⑴。

    车尘不到张罗地⑵,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释】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曾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即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表现了作者政治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

    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译文:

    小雨如丝一般,似乎是要将春天网住;落花满地,残叶堆积,时间已近黄昏;车马尘嚣不会进入这门可罗雀之处;在鸟雀的叽喳声中我独自将门掩上。

    四、羁旅思乡诗

    人类有克制不住离家的欲望。——《前方》曹文轩

    (一)课内诗歌

    静夜思

    李白 (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枫桥夜泊

    张继 (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二)拓展练习

    闻邻船吹笛  杨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 分:料,料想。

    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表现了诗人闻笛的多种感受,这些感受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诗人感受到吹笛人羁旅行役之苦,吹笛人的思乡之情,引发了诗人浓郁的乡情。

    “江空月寒”体现孤独之感。“江南远行客”感受到漂泊之苦。

    “万里不归家”感受到思乡之情。“鬓华”写年华易逝、离家之久。

    译文:

    空旷的江面冷月当空寒露悄降,不知是谁在船头将笛子吹响。

    依稀可辨由楚调转为吴音,一定是江南游子远行他乡。

    远离江南万里他不能回家,笛声中分明在诉说双鬓已白。

    已经把堤上的杨柳摧折凋残,请不要再吹落陇头的梅花。

    联想1

    春夜洛城闻笛⑴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⑵,散入春风满洛城⑶。

    此夜曲中闻折柳⑷,何人不起故园情⑸

    ⑴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

    ⑵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玉:指玉石。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⑶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⑷闻:听;听见。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曲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柳曲》也。”一方面内容多写离情别绪,一方面又暗含一种习俗: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柳:暗指“留”。

    ⑸故园:指故乡,家乡。

    译文: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联想2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

    雪净:冰雪消融。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牧马:放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牧马还:牧马归来。一说指敌人被击退。

    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戍楼:报警的烽火楼。

    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译文: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落》飘向何处?笛声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同样的羁旅思乡,不同的人也会呈现出不同风貌,例如: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①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

    ②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与风雪的豪迈气概;

    ③“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译文:

    一叶孤舟在夜晚停泊在洞庭湖边。岸上的灯火与这船儿相对着,闪闪发光。北风吹拂,把梅花都吹老了。我推开船窗,大雪漫天飞舞。这时候我作诗的豪情简直比大风大雪还要激荡。雪花与大风激战着,我的诗句又同飞雪纠缠在一起。我朗声大笑了起来。

    羁旅思乡诗在今天的时候依然不过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这联诗,可以说道出了人们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深沉执着而又殷切之情。就是在今天,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歌曲,仍牵动着无数游子的心。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这段时间,很多华侨、留学生,包机也要回国。

    这段特殊的旅程,他们一定会记在心里,这种来自祖国的温暖和力量也一定会植入一个人的内心,陪伴她成长。

    对一个人来说,她感受到的这种暖心,应该会是一辈子的记忆,她对祖国的记忆也就是暖心的。

    危难之际,祖国对游子敞开怀抱,接纳包容,希望留学生等华侨能永远记住这份乡愁。

    五、山水田园篇

    (一)课内诗歌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写出诗人居住在山中流连忘返的情绪和对归隐生活的追求。

    (二)拓展练习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探究本词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

    答: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4分)

    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译文:绿色纯粹,盛春时节的绿色是染衣的天然好材料。浓烈春意触近柴扉。

    (湖面)水波荡漾,白鸥飞舞,眼前的景象让白鸥和"我"都忘却机心(与世无争)。

    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只有"我"独自老去,(朋友离别)故人渐渐离去。

    夕阳西下,湖面晚霞遥送(我的)渔船回家,水中鳜鱼正肥(落花人独立之感)。

    六、咏物言志篇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

    (一)课内诗歌

    同样咏柳絮,黛玉看到了自己的身世,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宝钗却写出一种勃勃的野心: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喜聚不喜散的宝玉却感叹:

    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天下无心外之物。

    眼中的世界就是你内心的世界

    (二)拓展练习

    (2017年全国卷3)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

    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译文:

    一篇《长恨歌》多么有文采风情,十首《秦中吟》则是匡时济世的正声。

    常常被元稹学去了我诗中的格律,李绅也不得不佩服我的歌行。

    世间的富贵我大概没有缘分,身后文章才会留下我的声名。

    别笑我气粗,满口大话,新编的十五卷诗集已经完成。

    咏物言志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历史渊长,屈原的《橘颂》首开咏物言志诗先河,其后咏物言志诗正式登上文坛,并在历代的历史沿革中始终生生不息,例如南朝•刘孝绰的《咏素蝶》;唐•虞世南的《蝉》、李贺的《马诗》,唐五代•齐己的《早梅》;宋•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王安石的《孤桐》;元•王冕的《墨梅》;明•于谦《石灰吟》;清•郑燮的《竹石》等。进入现当代文坛,虽然古典诗歌已不再是文学创作的主流,但咏物言志的文学传统在新的文学样式中仍然熠熠生辉。状物类的散文,例如《白杨礼赞》、《囚绿记》等名篇,便是对这种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咏物言志诗以其独有的特色历久弥新。

    七、咏史怀古篇

    (一)课内诗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借古抒情,由古及今,使得其爱国之情和难酬之志多了几分悲凉和苍劲。

    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物是人非、世事盛衰无常(昔盛今衰) 的慨叹,寄寓了其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二)拓展练习

    (2009年江苏卷)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释】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答: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级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

    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译文:

    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

    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

    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

    悲叹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却田园荒芜,万户萧疏。

    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机会,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

    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之游兴。

    八、爱情闺怨诗

    (一)课内诗歌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二)拓展练习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初春来临细心装扮,独自登上翠楼。忽然见到路边杨柳新绿,心中一阵忧愁,悔不该叫夫君去从军建功封爵。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代: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鹊桥仙作者:秦观 (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行宫作者:元稹 (唐)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白居易《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代赠  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竹,却话巴山夜雨时

    有一类爱情闺怨诗需要注意: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1、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2、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

    3、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4、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千古诗歌一寸心。

    “诗歌,是无用之用,唤醒了我们内心久违的情感,提醒我们还有一颗体会生活之情的心。读诗要用心来读,要有一颗诗心。

    所谓诗心,其实就是一颗善感的心。

    看到春花秋月会触动,听到雨打芭蕉会感怀,对人间的冷暖,更是从不麻木,以你敏感的诗心去体贴诗人的心,当你和诗人心心相印的时候,你就得到了诗的灵魂。

    如今,我们大多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每日为了成绩分数、柴米油盐,房子车子孩子奔走。苍白的色彩,忙碌的生活让焦虑感时时袭来,这个时候,诗歌的情感会滋养我们的心灵。我们忍不住要追求这种情感美,更要呵护这种情感,千古诗歌一寸心。寸心之,人文化成。读诗就是由美而生善。”

    诗歌鉴赏·情感的答题策略

    (一)命题方向

    将高考情感类诗歌考查要点归纳为四类:

    1.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的分析

    2. 对复杂情感的分析《登金陵凤凰台》李白《登高》杜甫

    3. 对情感变化的分析《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4. 对情感的对比分析

    (二)鉴赏方法

    1.从题目认识对象

    2.从作者了解背景

    3.从注释破解难点

    4.从“景”“境”把握情感

    5.从字句参透主旨

    6.从题干得到启示

    1.从题目认识对象

    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

    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

    ④“读”标题揭示作品线索

    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

    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例如:

    揭示地点或时令:《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劳停驿》

    直接点明作品内容涉及的主题或重点:《山寺夜起》《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直接点明情感 :《思远人》《遣悲怀》

    举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归

            周  密

    夜深归客依筇① 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 ①筇:此指代竹杖。

    本诗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通过“夜归”二字可以看出,作者在以客的身份匆忙深夜归家,不顾行路的艰辛,环境的恶劣,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迫切思念之情。

    译文:夜归天黑,需撑着竹杖而行,好在田埂上聚有磷火和萤火虫,发出微光,使人顺利通过。到了村店,也因月昏无灯,泥路滑,十分难行,又好在村店竹窗射出读书、补衣灯的光亮,照着人继续前行。

    2.从作者了解背景(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及创作主要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王维:清新自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水隐逸生活

      李煜:高雅富足——沉痛凄怆(南唐降宋);亡国之思,故国之痛。

      李清照:婉约派——怀古诗       

        陆游: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当然,看了作者,知人论世;还要看时代,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

    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宋末元初、明末清初,动荡的时代总是容易引发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情怀和驱除异族、建功立业的雄心。

    建安、盛唐诗——宋诗、宋词、清诗,后者明显较少表现出雄浑的气魄和高昂的格调。

    魏晋南北朝,司马氏独专朝政,杀戮异己,被株连者甚多——一代知识分子痛苦、抗争、绝望的心路历程。如阮籍《咏怀诗》、鲍照《拟行路难》。

    举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联系陆游的生平和毕生心愿——抗金杀敌、收复失地

    答: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

    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译文: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3.从注释破解难点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注释分类

    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

    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

    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看淡人生风雨,旷达的形象跃然纸上。

    4.从意象、意境把握情感(意象—意境—诗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译文:昨夜秋风吹进边关,寒云冷月笼罩着西山。催动飞将追击骄横的残寇,决不让来犯者一人一马活着回去。

    5.看字句参透主旨

    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词、句(诗眼),调动知识积累,理解这些意象、人物、典故等所指代的意义,并把握全诗。

    关键字(诗眼)——景与情

    举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营造出什么样的意境。

    答:“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炼字+分析+明情)

    译文: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么明亮。

    6.从题干得到启示

    诗歌鉴赏提出的问题,往往有所暗示性。

    如“请分析这首诗的情景关系”,从这个问题就可以看出,考查情和景的关系,常见的情景关系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再如,“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离别之情的?”问题中就直接告诉大家,这是一首送别诗。

    举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①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

    ②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与风雪的豪迈气概;

    ③“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练习:

    比较鉴赏1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答: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

    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比较鉴赏2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碛(qì)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②祁连城:在今甘肃张掖南。③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李副使赴磧西经过此地。

    本诗尾联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结尾两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抒怀方式与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答:①此诗尾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抒胸襟),勉励李副使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的豪迈之情;

    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是借景抒情,以“山回路转”“空留马蹄”抒写送别友人的情怀。

    比较鉴赏3

    定风波范仲淹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注】庆历六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被贬放河南邓州,在此间,他营建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本词即为应制之作。

    同是庆历六年的作品,本词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试作分析。

    答:①相同之处:两者都表达了被贬后的乐观旷达之情。本词作者借百花洲上“寻芳”,“聊逸豫”,认为功名得失自有定数,可见其乐观旷达;《岳阳楼记》中,作者借描写岳阳楼的景色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

    ②不同之处:《岳阳楼记》是借作记之机,规劝朋友,勉励自己,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本词借游百花洲寻芳来抒发自己矛盾的心情,豁达中有及时行乐、渴望退隐的情绪。

    鉴赏4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嶙

    长安豪贵惜春残,

    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

    无人起就月中看。

      对白牡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白牡丹冰清玉洁(超凡脱俗)却无人赏识的同情。

    也表达了作者虽似白牡丹冰清玉洁(超凡脱俗)却无人欣赏的幽怨之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歌鉴赏·情感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hlbb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