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的平均体温为37℃,那么他离低热只需再上升0.5个摄氏度;离中等热需要再上升1.1个摄氏度;离高热差两个摄氏度,离超高热距离4个摄氏度。
如果只是低热,思维是不受丝毫影响的,只是稍感不适;如果上升到中等热,也许只是倦怠乏力,不想动;然而如果到高热或者超高热,那么思维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还有可能引发类似于脑膜炎的并发症。
然而那些热度并不是起初便很高,而是源于发热者自身一拖再拖导致的结果。为什么相差那么一点的温度会引发各种?这就要怪人们的劣根性了:他们总是习惯性地去忽略那些细微的事物。都说细节决定成败,而类似于这样话的其它句子也会被习惯性地忽略掉。
事实往往证明,差之毫厘便有可能会失之千里。
有些人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他们的人生是一座只能建造一次的大楼,绝对不允许自己出现误差。而物理老师说过,误差可以减少,但绝不能避免。况且任何建筑物都可以存在合理范围内的误差……但前提是合理范围,不然整个大楼的坍塌,谁去负责?
所以说吧,“度”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东西,“太过”或者“不及”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冷水”,“热水”和“温水”之间,“温水”明显更能让人接受,就是在于那个“度”,让人舒服。就算再喜欢吃甜食的人也无法容忍自己吃的所有事物都是甜的吧?又如何能去逼一个不喜欢糖类甜食的人去吃甜腻的东西。
关于友情,关键便是在于那个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使再好的朋友也要讲究一个度,关系再好也不要去干涉人家太多,因为自以为是本身就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有些人平时插科打诨不说一句正经话,但其实安静下来想想,那些人其实什么都懂,只是不说。所以不要试图去窥探别人的内心世界,“度”的问题。
太过冰冷会冻伤别人,太过热情会灼伤自己,做事留三分情面,饭吃七分饱,水喝40度,不要再要求太多。我们既不是物理学家,没有那么大的脑洞也无法感知类似于“万有引力”一类的东西,而且也没法让自己跟时间产生化学反应,我们太平凡……
须知要宽松地看待“把握”和“放弃”之间的芥蒂。就像养了只鸽子,养了很久有了很深厚的感情,可是某天鸽子想要飞走,我们还是该祝福它飞的高远。
我们会有惊艳的时光,也会有温柔的岁月,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