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已经到了很多天了,按耐着性子,没有翻来,先先听听导读课,把自己当成孩子,如果这是一本没有读过的书,那老师在导读课上讲的哪些点能够激发我的兴趣呢?
我归纳了两点:
一、从人文主题来看,这是一本充满教育思考的书。
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很高兴的是家庭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为八零后九零后的父母占据了这个群体的主体,而我们似乎都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很悲剧的是,有时很无奈地发现自己不知不觉活成了当初讨厌的那个样子,尤其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其实我们都明白吼叫不行,孩子会越吼越胆小,但有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们也知道碎碎念不行,孩子的事要自己做主,要他学会独立,但总是操心的太多。我想还是缺乏方法,记得前几天跟办公室的同事聊起自己的儿子,她说自己做老师很成功,但做妈妈却很失败,我问她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她说缺乏和儿子的深入沟通。因为小学时小儿子在自己班上,是一个很听话,很积极,很认真的孩子,成绩也一直很好,这种优秀一直持续到初中毕业。但是到了高中,离开妈妈了,瞬间转变,仅仅半年的时间成绩滑落千丈,原本是考重点大学的苗子,却连本科都考不上了,最后一年学了美术,走的特长生,进了个专科学校。说到这里,我看出了她深深的难过和自责,她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我一直都觉得他很乖,很懂事,不知道为什么就变成了那样!”我想,这不是个例。很多孩子在父母的高压政策和高期望值中活成了讨好型人格,父母喜欢什么样,我就做出什么样来。听话、乖巧、懂事,都能学会。但是这不是孩子真正的一面。当有机会时,孩子会做回那个真正的他,让我们大跌眼镜的他。
我想我们都不缺乏道理和认知,缺乏的是方法,是从孩子的角度去解决问题的方法。我非常喜欢水心老师说的那句话“把你的困难告诉孩子,让他帮你想想办法。”来自于孩子的办法才是最有效的办法。我这学期也尝试运用《正面管教》中的方法来管理班级,在教室里放一个笔记本,孩子自己登记问题,可以是班级上的问题也可以是自己遇到的问题,然后每到周五班会课,我们就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真的很有效,比我之前讲道理好了很多倍。所以当导读课中,提到爸爸给儿子做鞋子带他旅行,在旅途中,用星星告诉他不要害怕黑暗,用幸运猪的故事告诉他不要贪心,这是多么生动有趣的教育方法,最关键的是它容易被孩子接受。听到这里,我也告诉自己,以后想对儿子生气的时候立刻停下来,换个口吻“妈妈给你讲个故事吧!”这是不是会让自己和儿子都能感受一些呢!
导读课中还提到了一个点,我特别认同,那就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知足者常乐”确实藏着祖先的大智慧。任何时候抱怨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我现在的心态就是: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呗,与其抱怨还不如想象办法怎么解决。父母整天乐呵呵的,孩子对人也总是和和气气,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垂头丧气。现在社会的孩子抗压能力太差了,我们往往都纠结在事情本身,而没有跳出来看到背后的本质。其实,生命教育,爱的教育,根本上离不开“知足常乐”。把“你还可以更好,加油!”改成“你已经尽力了,真棒!”会不会让人心里轻松好过一点呢。
二、从写法上来看,是一本充满技巧的书。
书中叙述巧妙、描写细致,叙述在多个层次上展开,尤其是把插入的叙事文本转化成“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方式,以及创造“故事中的故事”都让我非常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