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中带泪——浅评《许三观卖血记》
一口气看完整本书,看完长吁一口气,整本书都在一种压抑的气氛中,不知道这种压抑感何来,或许是对于许三观生活的无奈,一个逼到人多次去卖血的社会到底是个怎样的社会。
愚昧是一种罪恶
无知在那个时代很正常,人们更相信口口相传的字句,或许这些更像是他们的愿望,许三观卖血前必须喝很多的水,其实喝水跟血没一点关系,但他相信了,因为他希望喝的水越多血就越多,所以为了一乐去卖血的时候他不断的喝水,只为了多卖点血,许三观娶到许玉兰就因为许玉兰父亲认为孩子姓许就不会断后,这些种种都是来自人内心最真实的希望,这是人之本性,然而无知会变成罪恶,因为无知,许三观相信了一乐不是自己的孩子,因为无知,许三观居然通过林芳芳报复许玉兰,愚昧真的很可怕,尤其是那个人言可畏的年代,就因为所有人都在传,所以许三观就不相信一乐是自己的儿子,其实书中一直没有说一乐是不是许三观的儿子,这是余华的小手段,生活已经如此,不需要答案,可能许三观猜的是正确的,也可能他的一生都被谗言左右,是个笑话。
爱溶于生活
小人物的爱很简单,他们从不会把爱挂在嘴上,他们把爱溶于生活,八角三分钱就是许三观对许玉兰最初的爱,他想娶许玉兰,所以他很乐意把卖血得来的钱给许玉兰花,许玉兰最初并不爱许三观,但她婚后却是贤惠持家,相夫教子,也很会疼爱许三观,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女人,许玉兰被批斗的时候,许三观是唯一不离不弃的,还给她送饭,当要在家里批斗的时候,他依旧舍不得,许三观是个真正有担当的男人,他为这个家庭付出的不只是他卖出的血,还记得他对一乐的态度,孩子里他最喜欢的就是一乐,他总说一乐性子像他,在他认定一乐不是自己孩子的时候,仍然去护着他,虽然嘴上不说,在那个艰难时期,他还是会找回离家出走的一乐,请他吃面条,他最重的承诺是对一乐说谁再说他不是一乐亲爹他就跟谁急,为了一乐,他连命都可以不要,这种厚重的父爱只有许三观这样的男人拥有。
小人物的悲哀
很庆幸最终的结局没有死亡的阴影,许三观卖了一辈子的血,还是有一个不错的晚年,儿子们也都有了出息,虽然他们都活着却充满着悲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去卖血,被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辱骂,这种感觉我们无法体会,这就是小人物的悲哀,许三观每次卖血都想会吃炒猪肝和二两温黄酒,但这最后一次是他吃的最舒心的一次,他不用卖血了。
囚禁我们心灵的是自己——浅析《囚徒》
《囚徒》 讲述了一位父亲想尽办法去寻找失踪女儿的故事,这是一个比较另类的犯罪片,影片没有紧张的情节,没有残忍的凶杀,但整部影片都在压抑阴暗的气氛中,导演在电影中用了大量的留白,使这影片更加扑朔迷离。
心理上的囚禁
电影气氛营造的非常成功,故事发生在感恩节后,冬季萧瑟的景色外加阴沉的天气,开头就是被射杀的鹿,前期这部电影的基调就充满了阴郁,场景多数都是在凯勒的旧房子里,破败的场景,这就像是一个牢笼,紧紧的困住了观众的心理,导演适时抛出两个烟雾弹,有些病态的艾利克斯和逃亡的泰勒将观众的心理看似即将放出其实是引进更大的牢笼,另外导演使用了大量的留白,有空镜头的留白,有人物行动的留白,这些留白又会引起观众的思索,古代水墨画讲究留白技巧,是为了让看到的人体会那不可言状的绝美景色,而影片中的留白就会让观众急于探究镜头外的故事,反而会让观众感受到更为精彩的故事,这是对观众心理上的满足。
囚禁自我
片中的妇人是真正的凶手,她和丈夫本是虔诚的信徒,却因为儿子的意外死亡就将过错归咎于上帝,而且通过绑架别人的孩子来报复上帝,但是他们报复的却是自己,他们只不过是把这份过错囚禁在了自己的心里,妇人的丈夫最终忍受不了这份囚禁把这些秘密暴露给了神父,但他并没有悔改,长期压抑住的性格已经让他有些病态,他把杀害的所有孩子当作了荣耀,后来神父把他囚禁在了地下室,艾利克斯本来是一个被抓来的孩子,因为大量药物的灌入导致脑受损,智力停留在了十岁,他长期的囚禁反而造成了自己的压抑,不爱说话,不敢表达,甚至不敢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别人,他把自己也封闭了起来,当艾利克斯被男主拷问时他仅仅就说了几句话,连求饶都没有,要么是他不会要么是他不敢,他只是说“他一直不来,我一直在等”,我想说的或许是他的父亲。男主凯勒是个偏执的人,他喜欢未雨绸缪,最常说的是最充足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所以他会为了女儿无所不用其极,他本来就是一个喜欢把自己囚禁在一个牢笼里的人,而女儿失踪后因为不相信警方而自己选择囚禁艾利克斯,查出妇人是凶手时也没有寻找警方,这种偏执的行为就像把自己囚禁起来的妇人一样,如果他没有找到妇人,如果最后他女儿死了,那么他是否会从虔诚的信徒变成像妇人一样的凶手,以他偏执的性格来看,他会的。
血中带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