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一位朋友在面临生死了。
虽然给了一箩筐的安慰,但其实我自己也知道,朋友能突围的概率极低。可令我难过的,甚至不是他的绝症遭遇,而是这样的遭遇下,他依然在忙,用忙来填充空虚、忘记伤痛,而不是停下来看看,在最后的日子里,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要活下来,一定不容易,一定是要吃苦的,要抵抗堕落,抵抗自我否定的放弃,抵抗医生判的死刑,这些都需要和自己的人性作斗争。人其实逼到绝境都不怕苦,怕的是,不知道苦了之后能得到什么。活下来?不不,活下来又怎样,那是不够的,你需要非常清晰活下来是为了什么,有一个极致的梦想,一个不能不活的目的,才有可能突破认知枷锁,创造所谓的生命奇迹。
这让我想到这几天,我一直在打磨的教练模型,即:
教练 = 相信未来小孩(潜能)+允许内在小孩(情绪)。
教练相信一切都是ok的,而这个ok是建立两点之上,一是对未来的极致相信,一是对现状的极致接纳。
最近看《高绩效教练》,这本教练鼻祖、GROW模型创始人的著作,里面讲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叫做潜能。我们每个人的未来,都有着无数可能性。
当你翻开名人自传的前30页甚至100页,你看到的多半是个穷小子倒霉蛋,但根本想不到后面会有惊天大逆转。这些名人也曾一塌糊涂,但他们的共同点是,他们不信命。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即使身陷泥潭,也对自己的未来深信不疑。因为看到了光、有了梦想,于是但凡有一条细细的稻草,他们也会第一时间抓住,去攀爬,去往自己心中的圣地。
他们从不觉得过去等于未来。
这也是对教练的第一个要求,相信每一个客户内在的“未来小孩”,他的潜能足够大,因此眼前的问题都不是事儿,他有足够的能力迈过这个坎,只要你带他看到他的潜力。
至于第二点,则是回到现实。当客户有动力去改变,但被现实困住时,内在的声音往往就出现了。为什么我这么慢,为什么别人做得到我做不到,为什么我想去那里却还困在这里,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这个声音,我们管它叫“内在父母”。我们的内在小孩在努力,但内在父母却插着腰站在一边,一直一直在批判。试想谁能硬扛着24小时不间断的批判,还能那么执着地往前走呢。想想都很累。
事实上,任何一个美好的梦想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容易做到就不是梦了),这个过程就像是被一团乱麻困住,当你努力挣扎,反而可能越陷越深;而当你静下来,承认你在乱麻之中,允许乱麻的存在,反而更有可能脱身出来。
而教练的第二点,就叫做对现状的极致接纳。接纳当下的“乱”,接纳你还在读小学一年级,还写不了研究生的论文,允许你自己以磕磕绊绊而不是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走向你的梦想,一步一步,而不是困在原地。
敢做梦,敢去对未来的自己说,hey,你看,我在路上了,等我哦!这样的“敢”,才是真正的行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