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说:在消极里发现积极的史铁生,就像当代苏东坡。之前读了余华的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里面提及史铁生,并且在余华参加的综艺中,余华也经常谈起与铁生的趣事。所以我必须得读一读史铁生,去走进看一看史铁生—《我与地坛》。
今天读完了《我与地坛》,我明白了为什么史铁生是余华深深怀念的人。厄运来到,史铁生悲痛过、放弃过,他也曾质问命运,为什么让他承受生命之痛。直到他与地坛相遇,与其说是他与地坛相遇,不如说是他与自己相遇,他重新认识了自己,重新活了一次。他在地坛安慰自己、理解自己,直到享受自己。他不再责问苦难、责问命运,他开始爱命运。充满哲思的文字,像一束强光直直打进我内心深处,也解答了这个年纪,对生命和生活的迷茫、困惑。
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述说对于生命奥秘的探索与感悟,文字炙热有力量,直击灵魂,令人振聋发聩。他用不屈的笔,转动命运的齿轮,用坚韧的毅力,攀登文学高峰。《我与地坛》是他的人生写照,写着他童年的欢乐;写着他对朋友的怀念;写着他对母亲的遗憾;写着命运的不公;写着友谊的力量;写着病痛的折磨;写着生命的崛起;写着他对生命的理解;写着他对生活的思考;写着他与苦难的和解;写着他的一春一秋;写着……
难以想象史铁生是抱着怎样的心情愿意将最痛的一面用文字写出来的。《我与地坛》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史铁生的童真时光,少年青春,中年痛疾,看到了母亲对于他绵绵的爱意,到后来母亲离世作者的无尽悔意,看到了地坛的景,黄土地的高歌,合欢树和海棠花的盛开与凋零,精神的庙宇还有内心的那一堵墙等等。关键还是有了地坛,让他有了一些对生命的真实憧憬,地坛的遇见到与地坛的分开,或许让他有了从死亡走向重生的勇气。他写道: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整个春天,直至夏天,都是生命力独享风流的季节。长风沛雨,艳阳明月,那时田野被喜悦铺满,天地间充斥着生的豪情,风里梦里也全是不屈不挠的欲望。那时百花都在交媾,万物都在放纵,蜂飞蝶舞、月移影动也都似浪言浪语。那时候灵魂被置于一旁,就像秋天尚且遥远,思念还未成熟。那时候视觉呈一条直线,无暇旁顾。不过你要记得,春天的美丽也正在于此。在于纯真和勇敢,在于未通世故。”
读他的这段文字,我才真正理解,无论是作家、学者,还是普通读者,每每聊起文学,为什么总是绕不开这位轮椅上的巨人。他生而命苦,却与苦难为舞,以满腔笑意,真诚地赞美世界。可敬、可赞、可叹、可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