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读后感

作者: 萧野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0-02-04 15:36 被阅读0次

        最近反复研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本文作者用回忆的方式整理了自己与地坛的关系,以及他在地坛中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特别是在他身体残疾以后,在园中发生的事情对其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和改变,表达了他对地坛深厚的情感。

        文章起初介绍了作者与地坛的渊源,用“只好认为是缘分”,“有着宿命的味道”以及“上帝的苦口安排”等句子说明自己与地坛是冥冥之中注定,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21岁,一个正值青春激扬,朝气蓬勃的年纪,突然面对自己双腿残疾,他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当他遇到因岁月流转已经颓败荒芜的地坛,这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让他产生了“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最主要的原因是“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在这样失去工作,近乎于迷茫的状态下他每日进入园中聊以度日。通过对园中的动植物等真实细微的观察和记录,感受到地坛虽然荒芜但并不衰败。他为自己寻来一丝生机与希望。

      于是进而引发了他对生命的生、死、活着等问题更深刻的思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在不断变化的时间中看到了静默不变的景象,使他终于明白:“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而活着“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

      理清了生命的意义,他开始回归自己的生活,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因着双腿残疾所带来的痛苦,他曾经自顾地发泄,倔强,全然不顾母亲的感受。直到母亲离世,他的小说第一次发表,他快乐的心情无人分享。他只能从清晨到夜晚,安慰说服自己:母亲已经不在了。

        这时,他开始站在母亲的角度想象她的痛苦,无奈和艰辛,更多的是母亲默默地守护在身后,因担心自己而一次次悄悄到园中来寻的深沉的爱。他感受到母亲命运的艰难,意志的坚韧和毫不张扬的爱,越发感到遗憾落寞与无奈,进而引发对母亲深深地忏悔和怀念。而母亲希望的那条走向自己的幸福之路,也并非就是写作,更并非是他写作的初衷:出名让母亲引以为傲。我想她更希望儿子健康快乐的活着吧,即使双腿残疾,她也希望他调整好心态乐观的活着。

      他又想到自己,还有出现在地坛里的人。一对情侣,爱唱歌的小伙子,喝酒的老头,朴素优雅的女工程师,以及好朋友长跑家,以及漂亮却有智力缺陷的小姑娘。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静默前行,面对自己的挫折和不幸,面对世间种种磨难与不公,最终明白,世界是相对的,是有差别的,是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无论什么样的遭遇都是最适合自己的。

      而后作者面对自己的内心,终于直视这长久以来待在园中所思考的三个问题: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第二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我干吗要写作。 当他看透了生和死,他有了试着活下去的勇气。

        于是他开始写作。而写作的起初,他要(光彩,位置)只为了证明自己。然后,他开始为了写作而活,挖空心思寻找素材。后来,他开始恐慌,感觉自己像人质,被写作绑架,怕素材枯竭。然后,他又想自己为何而写。他开始正视了自己心中的欲望。是欲望让他产生恐慌。终于,他明白了他只是为了活着不得不写,这是他谋生的手段。所以才出现了“一个人质最有效的报复方式是把自己杀死。”没了人质,不需要迎合市场题材而写的他开始为自己而写,获得了短暂或者自我安慰中的自由。

      但人终究是有欲望但也有人性的,如何选择,他把自己化为演员和观众,权衡用被迫还是用欣赏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就出现了“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有时候,经历苦难是另一种福祉,让我们明白更多,想的更多,所以创作源泉更多,而不是绞尽脑汁去刻意的创造。

          而文章最后的最后,则达到另一种境界:旷达。前面还在欲望人性中权衡,而终其最后,欲望都是不存在的,无论怎样的人生命运,生或者死,我们都是宇宙中循环往复的一粒微尘。而自己的命运也只是漫长岁月中的一瞬,从孩子到老人,是我都不是我,是每一个人。

      这篇文章多次谈论到写作。从写作手法方面赏析,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景物描写,没有特别唯美的句子,就像“十月的风翻开安详的落叶”,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轻描淡写就能心领神会。

      文章中也没有激情澎湃的励志鸡汤。只有真实,包括作者察觉自己本身思想的转变,毫无虚伪,都很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情绪,情感。娓娓道来,像自己与自己的对话。真正的好文章不能太用力,有时太过一本正经难免会有虚假浮夸之嫌。好文章的妙处就在于没有技法就是最好的技法。

        最后文章读完,虽然没有相同的经历,而此时在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重的当下,将自己“隔离”在家的心境却总与作者待在地坛有几分相似之处。正如作者在文中所写:“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正所谓福祸相依,经过这次疫情,我相信更多的人对生命的反思,既是在阅尽了人世繁华之后的宁静,也是在大灾大难之后的深思。希望无论“幸运”地躲开疫情的你还是“不幸”地被感染的“武汉人”,都能及时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珍惜当下与亲人团聚的日子,及时地表达心中的爱,向逆行者致敬的同时一定也做好自我防护,坚强勇敢的活下去。

相关文章

  • 《我与地坛》

    那天无意间看到米喜老师写《我与地坛》的读后感,其实巧了,这段时间我也刚好在读史铁生,读《我与地坛》。米喜老师的文章...

  • 《我与地坛》读后感

    带着一丝震撼,读完了这本书。史铁生先生,身残志坚,写下了这么多关于生命的思考,对母亲的深深的怀念与内疚。是文字,为...

  • 我与地坛-读后感

    对于这本书一开始是在读书的时候接触的,但是我当时对他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我只是把它当做是一篇课文,一篇可能会做为阅读...

  • 《我与地坛》读后感

    正值青春年华才21岁的史铁生,因病双腿残废,曾经三进三出友谊医院与死神擦肩而过。生活给了他太多苦难。最后他只是淡...

  • 《我与地坛》读后感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呵, 你是那春光吗? ...

  • 《我与地坛》读后感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是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果,文章中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讴歌...

  • 《我与地坛》读后感

    一个充满情缘之处——地坛。 历尽沧桑的古园,失魂落魄的汉子,亘古不变的,火红的太阳以及那永久的,难以忘记的回忆。看...

  • 《我与地坛》读后感

    暴风雨之夜,非常适合用一本书来平复狂躁不安的内心。我选择了《我与地坛》,细腻的文字、平缓的语调、朴实的情感...

  • 《我与地坛》读后感

    印象中《我与地坛》留给我的关键词是“史铁生、轮椅、坚强活”。 而于现在的我来说,反而是“母亲、欲望、写...

  • 《我与地坛》-读后感

    此去经年,你的忧伤感悟温暖了我的视线——“我什么都没有忘,但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与地坛》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ir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