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阳光暖暖的,风柔柔的,连心上都荡漾着一片温柔。
下午的语文课该讲点什么呢?我心忧愁。不妨还是上作文课吧,我习惯性的将下午的课当成作文课。近年来,特别喜欢情境化作文的教学理念。于是,想创设一个情境来写作文。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已经耳熟能详,可真正有多少人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呢?一个热爱语文的孩子,必定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所执教的孩子虽是七年级,可是经过小学六年的生活,重重地学习压力,使得他们的心过早的老去了,没有一颗诗意的心,怎能发现生活的美?于是,我想在作文起始阶段,上一节观察课,通过观察领悟:平凡的事物也可以成为作文。
捡一片树叶,去观察?这是我最初想到的。似乎又太平淡,不如给他们一颗糖吧,能吃能观察,一箭双雕。
想到做到,立即去超市,在糖果摊前精挑细选,不同价格的,不同花色的,不同质地的,不同口味的,总之越多不同越好。
要上课了,让课代表给同学们分发下去。拿到糖,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我及时的制止:“先不要吃,这颗不起眼的糖是我们的写作对象!”孩子们一听,一片哗然,惊异声四起,“这有啥好写的,怎么写?”
我很平静,因为我知道美食当前却不能吃,是一种煎熬;我也知道,习惯了套路作文的他们,笔下少有真实的世界,更别提这样一个普通的东西,真的没啥好写。待教室安静下来,我开始引导,先从视觉出发,描写糖果的颜色、形状、大小。简单几句提示,孩子们5分钟创作,五分钟之后交流展示。我看到一些孩子描写说:“有一颗不大不小的糖果”,我强调指出,“不大不小,是多大?很模糊!具体点:拇指大小?一元硬币大小?2B橡皮大小?”强调后,他们很快做出了修改。此时,我深刻的感觉到,孩子的观察不够仔细时,老师实时地引导极为重要。作文,不仅是为了获得一个高分,更多的是去观察,是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我悟到了,孩子们会少一点功利心也悟到了吗?在这样一个唯分数论的时代,要他们做到,谈何容易呀!
接着,是触觉描写。捏一捏,揉一揉,感受糖果的质地。我看到一些孩子使劲的捏,感受着来自糖果的硬度,看到他们天真的样子 ,心里生出一丝丝的暖意。
最磨人的该是第三个环节了,隔着糖纸闻味道。这可难倒了不少人,此时或许有很多孩子在内心里诅咒我这有些邪恶的语文老师了吧?但又何妨?恨就恨吧,年少总会有些不更事。但仍然看到,大多数孩子很认真的闻,仔细地写,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可以入文的细节。
最后,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来了。尝味道,吃吧吃吧,不是罪,只要吃出独属于自己的味道就好了。孩子们在品尝中,完成自己的片断练习。他们边吃边写,我乐呵呵地看着,有的女孩子吃得很斯文,一副淑女的模样;有的男孩子,吃得很夸张,似乎是在释放内心的情绪,看那任登军的嘴唇上下翻动,完美的诠释着“津津有味”的含义;再看他后面的刘建华同学,那嘴唇简直是在翻飞、在舞动、在飞扬,仅仅只是一颗糖而已,却吃出了古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迈感,我不禁疑惑:这究竟是一颗怎样的糖?等会儿给自己也买点尝尝。
时不我待,下午的课就在“糖”中结束了,有的孩子在片段描写中说,“这是有史以来上过最有趣的作文课,不仅吃到了糖,还学到了写作的方法。”作家毕飞宇说:“要想一个东西有意思,只需要久久地凝视它。”或许,只是因为这糖是经历了自己久久地凝视,才会觉得格外好吃吧。
愿孩子们通过这一堂写作课,得到的远不止一颗糖。也愿自己在写作教学的路上,能找出一条有趣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