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写这个话题,苦于没时间。最近提起笔想写一些前端发展史,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提到web前端技术,大家会想到技术的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但是前端发展史就像吴晓波写的企业史一样精彩绝伦。
不写2004年以前的。因为2004年没有ajax
2004年 谷歌发布gmail改变了世界,ajax改变了一切。ajax发明者是iJesse James Garrett,说到他为啥发明ajax呢,就要提提flash了。本人上大一时就对flash有印象,那时候做一个flash耗费很久的时间。但是jesse就想出了怎么用传统web技术达到flash效果,他想到了javascript和xml结合。
2006年 jquery工具库诞生
本着拯救菜鸟,让他们do more的宗旨,jquery诞生。jQuery诞生的意义,一是对ie6 7 8 及各种割据一方的浏览器做好了兼容,二是极大简化了dom操作,使开发效率大大提升。jquery很火爆,火爆的有些前端只会写jquery而不会写原生js的程度。时至今日,说jquery write once,see everywhere已经不为过了。
网页开发进入一个新时代。
2007年 第一代iphone发布 移动互联网诞生
2008年 google v8引擎
Json虽然是2001年就产生的标准,但被广泛应用是在2008年之后各种Ajax应用、iPhone、Android设备流行之后。
2009年 node.js es5诞生
解决高并发一直是后台哥哥们乐于讨论的问题,比如咱们的好近实时监控系统,理论上每个连接都会生成一个新线程,每个新线程可能需要 2 MB 配套内存。在一个拥有 8 GB RAM 的系统上,理论上最大的并发连接数量是 4,000 个用户。随着用户的增长,咱们希望监控程序支持更多用户,这样,就必须添加更多服务器。当然,这会增加业务成本,尤其是服务器成本。除了成本上升外,还有一个技术问题:用户可能针对每个请求使用不同的服务器,因此,任何共享资源都必须在所有服务器之间共享,到这里,技术就到了瓶颈。node诞生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node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更改连接到服务器的方式。每个连接发射一个在 Node 引擎的进程中运行的事件,而不是为每个连接生成一个新的 OS 线程,并为其分配一些配套内存。
2009年angular诞生
2010 require.js开始
2011 bootstrap
2011年Twitter开源的网页端GUI框架。jquery兼容了不同浏览器的js部分,bootstrap则兼容了不同浏览器的css部分。甚至于说,作为一个后端开发,你无需了解css,无需前端,无需设计师,只要看一看bootstrap的文档,就可以搭起一个美观大方的后台管理系统。常见类似的GUI框架还有zurb的foundation,google的materialize,百度也曾出过一个名为GMU的移动端框架。
2012 typescript
2013 react
2014年h5发布
前端大神尤雨溪开源了vue.js
2015 react native
2015 es6
2016 es2016
2、下一代 Web 应用模型 — PWA
PWA(Progressive Web App)是 Google 于 2016 年提出的概念,2017 年已被迅速采用。PWA 旨在增强 Web 体验,可显著提高加载速度、可离线工作、可被添加至主屏、全屏执行、推送通知消息等等。这些特性将使得 Web 应用渐进式接近原生 App。
2017
WebAssembly 受主流浏览器支持
WebAssembly (wasm)在今年受到了所有主流浏览器的支持,包括 Chrome、Firefox、Safari 和 Edge 。wasm 源于 Mozilla 发起的 Asm.js 项目,用于补充 JavaScript,其本地解码速度比 JS 解析快得多,让高性能的 Web 应用在浏览器上运行成为可能,比如视频游戏、计算机辅助设计、视频和图像编辑、科学可视化等等。
2018 尤xuxi开始vue3.0
20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