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我读到了《傅雷家书》中的选文,我被傅雷那情深意切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
“这种精神,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绝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这根本不像是对异国他乡长久不能见面的儿子说话,倒更像是对一个近在身前的儿子谈心,那质朴的话语中蕴含着如山的父爱,我怀着对傅雷这种陪伴的温情的佩服读完了这本书。
然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父亲是如何通过书信的形式来传递跨越千山万水的温情。
我很快找来《傅雷家书》这本书,如饥似渴地读起来。随着一遍又一遍的,由浅入深地阅读,“良师益友”和“多年父子成兄弟”等词汇也逐渐地浮现在我的脑海当中。当傅聪第一次成功举办音乐会后,心潮澎湃,傅雷告诉他:“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抱!”这是傅雷对孩子苦心孤诣的教导,也是他对演奏事业的诠释,对祖国挚爱情感的抒发,对人生真理的阐明。
读着那一句句睿智理性的话语,一幅幅温馨的画面如电影镜头般浮在我的眼前,在傅聪二十多年的海外生活中,她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变革,但他仍然向儿子写信,与儿子在信中交谈,谈生活,谈音乐,谈交友,谈爱情,谈做人。
万水千山也无法阻隔这种陪伴,直至傅雷离开了人世,但实际上,他并没有离开,至少在傅聪心中,在大众读者心中,他从未离开过。
只有陪伴才能洞察孩子内心的真正需要,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人生的轨迹,愿天下的儿女们,都读一读《傅雷家书》吧,让陪伴的温情,在两代中明亮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