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寒时节,2024年1月20日,农历腊月初十
《二十四节气解》中说:“大者,乃凛冽之极也。”
大寒,乃是冬三九之末,天气早已冷到了极致。
但物极必反,阳气也在悄然生发。
此时,阴阳更替,最易疾病染身。
唯有养护得当,才能集聚能量,为迎接新年,迎接来年春天做好准备。
1.忌外出过早
药王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
大寒时节,阳气深藏,阴气最盛。尤其是清晨,乃是一天之中气温最低的时段。
2.忌取暖过度
《孝经纬》有云:“言积阴为雪,至此栗烈而大矣。”
冬日严寒异常,避风就暖、加被添衣是生活常事。
但对身体来说,过于贪暖,却是一场灾难。
在穿衣上,坚持内薄外厚穿多层的原则。
在室温上,要将温度控制在24℃左右,还要及时开窗通风,避免细菌滋生。
3.忌熬夜过频
每个人都需要睡眠,每一晚的安稳休息,都是精力充沛的秘密武器。
休息之时,五脏六腑皆会缓慢运行,全身也会处于松弛之态,身体得以恢复和舒展。
若是过度熬夜,一则会损伤元气,致身心俱疲,二则会损害五脏六腑,致功能紊乱。
熬夜就是一剂慢性毒药,频繁所熬的夜,都是人体难以补回的伤痛。
宜排寒温养
中医有言:“寒为阴邪,常伤阳气。”
寒气乃是万病之源。
在阳光充足之时,可进行适量的运动。
运动时,宜平缓不宜急剧,以微微出汗为度,切不可大汗淋漓。
宜身心藏养
《诗经》里写道讲:“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冬日,阴阳消长,万物闭藏。
凡事以养藏为主,身藏养寿,心藏则养福。
在起居上,要顺应节气,早卧晚起。
在情志上,也要扶匿潜藏。
遇事时,少思少忧,少念少想。
宜进补滋养
1.喝热茶
饮茶,可怡情,也可养生,但却讲究四季有别。
在寒冷的冬季,就要选择茶性较为温和的热茶,比如红茶、乌龙茶等。
在喝茶时,水温热而不烫,浓度以淡雅为先。
2.吃二白
银耳:益气清肠。
银耳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胃蠕动,排除体内毒素,素有菌中之冠的称呼。
茭白:清热润燥
茭白,古称菰,曾是六谷之一,是润燥滋补的佳品。
3.吃三暖
桂圆:养血安神
可在每晚睡前,吃上十个左右的桂圆,能养心安神,改善气血,缓解失眠和心悸,对人体有极好的补益、调节之用。
红枣:健脾养胃
在冬日里,吃点红枣,不但能安神助眠,缓解疲劳,还能补益脾胃,滋补养身,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既可单独食用,也可用于泡茶、煮粥、炖汤。
但每次不可食用过多,一旦过量,只会内火上亢,增加肠胃负担。
核桃:御寒保暖
核桃中含有丰富的磷脂和维生素E,可在体内产生充足的热量和能量,也可提高细胞活性,促进造血功能。
三秘诀
1.保暖固阳
大寒时节,寒邪最甚,极易侵入人体,因此,保暖乃是重中之重。
中医讲,头是诸阳之会,而脚则是寒气的出入口。
不论何时,都要保护好头部和脚部。
最好在睡前泡泡脚,以温养阳气,促进血液运行。
2.温湿适宜
在平时,要多多饮用热水,切不可饮用凉水。
即使不口渴,也是时时且多次的饮水。
早中晚开窗通风三次,每次控制在半小时内,以平衡室内外湿度。
一应终末,皆为新生。
今日大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来临。
但寒冬终将离去,暖意终将来临。
【智慧金句】诵读
人没有前世和后世这一论断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任何科学家都不敢说他已经用实验证明了这个论断。没有被实验和实践证明的论断只是一种猜想而已,怎么可以盲目地相信呢?
有人或许会问:“如果有前shi,那么我怎么不记得呢?”其实,我们冷静地回忆一下就知道了,不要说前shi,一个普通人,六岁以前的事,可以说几乎都不记得,而几十年前甚至几年前的事,又能记得几件呢?你能说不记得的事就没有发生过吗?
人在母亲的子宫里昏睡了九个半月,前shi之事完全忘记也是正常的。当然也有极少数的人记得前shi的事,但一般几岁之后也就渐长渐忘了。这类事例从古至今皆有记载和报道,西方的科学研究人员通过cui眠术以及对短时间内si而复生(濒死)的人的研究,也证实了si后灵魂的存在。
《安乐与自在—前世今生和yin果》[太阳]
在心灵深处建设心灵深处的深处的深处,种下美好的种子。[爱心]此心光明。
网友评论